宝鸡是陕西省的地级市,拥有2700多年建城史,享有“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的美誉。历史上多次更换城市名字,大名鼎鼎的暗渡陈仓中的陈仓就是其中之一,历史悠久,人文古迹众多,著名的法门寺、周公庙、炎帝陵等就在其境内,在其诸多人文古迹当中,要说谁最令人惋惜,还得说是消灾寺。
如今消灾寺经过多次改建、扩建,不但现代豪华,还搬迁到豆积山的山脚下,变成了古凤州文化旅游区的核心景观。看似风光,其实不然,一切都是假的,真正的消灾寺是坐落在半山腰上。位于宝鸡市凤县凤州镇凤州村,紧邻嘉陵江、安河、南岐湖三水交汇处,距离凤县县城不远,只有10多公里的路程。
消灾寺始建于北魏,原名萧台寺,唐朝安史之乱期间,因唐玄宗李隆基途经此地祈福消灾,次年平叛后返程便赐名为“消灾寺”,沿袭至今不再更名。消灾寺什么时间修建,无人知晓,但名字变更却有据可查,其历史即或从赐名消灾寺开始计算,也有1200多年的历史,真正的千年古庙。
且不说唐玄宗李隆基在此祈福消灾,得到应验,早在隋唐朝时期的消灾寺就声名远播,"萧寺晨钟"、"铁棋仙迹"等景观在文人墨客之间广泛流传,除此之外还有张果老在石窟中修炼成仙的传说,以及唐代诗人刘沧路过陈仓时,留宿消灾寺遗留下著名诗篇等故事,故事不但多,还很精彩,底蕴不得不说丰厚。
或许是位置尤为险峻的缘故,消灾寺虽然经历上千年的岁月洗礼,依然留下包括药师殿、大雄宝殿、三清殿、孔子殿及铁棋亭的诸多古建筑,古建筑见证了消灾寺的前世今生,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但是,也是因为位置险峻,不利于景区开发,许多建筑都被废弃了,成为残垣断壁。
如今消灾寺分为两部分,出于旅游开发的需要,山脚下部分红墙黛瓦,颇为现代,另一部分就是山崖上的寺庙,也是真正的老建筑,但不利于景区开发,直接被弃用,且不说进入寺庙的道路被杂草淹没,亭台殿宇由于没有人维护,有些破败,就连小青瓦屋顶已经垮塌,满地碎瓦砖石,脚踩在上面,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让人不寒而栗。
地上文明看山西,地下文明看陕西,作为十三朝古都的陕西拥有大量的人文古迹,数量虽多,还是以帝王将相,皇公贵族的陵墓为主,许多都在地下。像消灾寺这样,拥有千年历史的地上古迹还没有达到随意放弃的地步,相对来说比较稀罕,然而,尽管如此,还是被废弃了,想想都令人惋惜,你说是不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