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安新区马场镇平寨村,清晨的阳光穿透若隐香舍民宿门前柿子树的枝叶,在民宿的外墙上洒下斑驳的光影。一旁镌刻着展翅燕子logo的门牌静静嵌在墙面,“若隐香舍”四个字在阳光照耀下泛着温润的柔光——这既是民宿“自在栖居”理念的诗意隐喻,更悄然衔来一段段关于“照见”的故事:让住客在此照见内心本真,让乡村在此照见生态文旅融合的发展图景。
在“若隐”之间,
照见游客内心的本真
“每天被林间的鸟鸣唤醒,听不到城市的车水马龙,只有风拂树叶的沙沙声、田埂间的虫鸣声,这种被自然包裹的安稳与治愈,是城市里寻不到的。”游客张女士初到若隐香舍,便被这里的生态氛围深深吸引,一住便是二十余天。在准备离开之前,她向记者分享起在民宿的点滴:傍晚坐在民宿后院的观景露台,看夕阳把稻田染成金红色,与主理人共饮一壶当地古树茶,茶香混着晚风里的稻穗清香;夜晚躺在铺着全麻床品的客房里,抬眼便是窗外缀满繁星的夜空,伴着蝉鸣渐入梦乡……
“若隐香舍”这个名字,藏着民宿主理人杨深丽的初心——“‘若隐’并非刻意躲藏,而是让空间自然‘若现’生活本真的模样。我希望住客能在慢下来的时光里,触摸到自己真正向往的感受。”为了这份初心,民宿的每一处设计都以“融入自然”为核心:室内的现代风格设计与各式盆栽相映成趣,庭院里的一草一木也都在保留原有生态的前提下精心打理,既不失野趣,又添了几分雅致。而“香舍”二字,恰是民宿里随处可感的烟火气——茶香袅袅、花香沁人、草木的清新与食材的温润交织,这些细微的香气萦绕在空间里,最终成为每位住客心中独一无二的气味记忆。
住过这里的人,总爱提起那些藏在日常里的“小确幸”:清晨推开窗,成片的稻田与远处的青山映入眼帘,露水在稻叶上闪着光;午后在茶室点一炉沉香,泡一壶当地的古树茶,连时间都渐渐慢了下来;夜晚围坐在雅致的餐厅,品尝用当天采摘的新鲜食材烹制的菜肴,与民宿的员工深夜畅聊。“这里不像酒店,更像一个‘有温度的家’。”杨深丽说,他们希望用细致的服务,让游客放下城市里的防备与疲惫,在与自然的相处中,找回内心的平静与本真。
以“匠心”为笔,
书写民宿“若隐”的初心
若隐香舍的每一处细节,都藏着对“若隐”理念的坚守。杨深丽说,当初打造民宿时,她坚持的就是“不破坏自然,不脱离乡村”。民宿本是村民闲置的独栋房屋改造而来,庭院里没有铺设大面积的硬化地面,而是用碎石、石板铺就步道,精心打造融于自然间的景观。
眼下的秋日里,民宿的庭院更是别有一番景致:水塘两侧的美人蕉开得正艳,红色的花瓣倒映在水中;池塘里星星点点的睡莲浮在水面,偶有蜻蜓停在花苞上;微风拂过,水面泛起层层涟漪,光影随着涟漪晃动,让人忍不住放慢脚步,享受这份自然的静谧。“我们想做一个能让人静下心来的地方。”杨深丽指着民宿的燕子logo说,燕子不仅是“幸福”的象征,更有“归家”的意象——就像燕子会选择安全、舒适的地方筑巢,若隐香舍也想成为游客心中“可安心栖居的港湾”。
为了让这份“家的温暖”落地,民宿的服务也处处透着细致与用心——会为过生日的游客悄悄布置房间、会照顾游客在路上捡来的流浪猫、会在游客深夜游玩归来时,留一盏灯、温一壶茶;遇到对乡村文化感兴趣的游客,还会主动推荐去镇上赶集、到田里采摘,或是与村民一同唱歌跳舞。比起普通酒店机械化的服务,这里的每一份关怀都带着温度,让“温情”与“生态”成为民宿的双重底色。
而这份对“乡村本真”的坚守,也是杨深丽选择将民宿开在平寨村的原因。“这里民风淳朴,刚到这里的时候,村里的老奶奶就很关心我,现在见了面会热情地打招呼,邀请我去家里做客。”杨深丽说,她希望通过民宿这个载体,让游客不仅能体验生态住宿,更能深度融入乡村生活,让“与乡村文化的互动”成为住宿体验的一部分,也让游客真正“走进”平寨村,而非仅仅“路过”。
以“民宿”为桥,
点亮乡村生态文旅新图景
若隐香舍所在的贵安新区马场镇平寨村,素有“黔中桃源”的美誉。这里青山环绕、稻田成片,保留着完好的乡村生态风貌,近年来始终坚持“绿色生态发展”与“农文旅融合”的路径,如今已有40多家民宿落地运营,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民宿集群,而若隐香舍凭借高品质的生态体验与温情服务,成为其中一张亮眼的“名片”。
从食材到员工,若隐香舍始终践行“原生态、助乡村”的理念:民宿的食材大多来自周边村民种植的新鲜蔬菜,就连摆盘用的装饰,都是民宿庭院里种的鲜花、小番茄,既环保又充满自然气息。这份对“原生态”的坚持,不仅让游客吃到了健康的美食,更带动了周边村民的农产品销售。
同时,民宿里的员工大多来自周边村寨,助力村民就业增收。“我家就住在附近,来民宿工作后收获特别多。不仅学到了技能,还在与全国各地游客的交流中,开阔了眼界。现在我会主动跟游客介绍周边的美景和文化,希望更多人知道这里,来这里旅游。”前台工作人员李茂娟说。
住客万万与朋友对民宿印象深刻,她说:“来之前没想到这里还有这么美的地方,我们一下午就拍了很多照片。这里的空气、风景、设施、服务都超出预期,一来就想多住几天。”
民宿恰似一座连接城市与乡村的“生态桥梁”:它不仅将城市中渴望亲近自然的游客吸引至平寨村,让人们亲身邂逅这里的青山绿水与田园诗意;更以高品质的体验为乡村旅游擦亮新名片,把平寨村的生态之美、人文之善远播在外,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更多的活力。
记者:田甜/文 石照昌/图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