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生活打卡季#大汶口古镇,坐落在泰山南麓、汶水之滨,隶属泰安市岱岳区,是举世闻名的大汶口文化发祥地,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保存有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古商道和晋商文化遗迹。“汶水汤汤,行人彭彭”,它依水而建,因商而兴,历史底蕴深厚,至今仍保持着悠闲的古镇韵味,堪称泰安最美古镇,主要因为有这三个地方:
一、山西会馆
在古镇西南门里路西,紧邻明石桥北桥头,始建于明代,当时,大汶口地处交通要道,船来人往,通宵达旦,灯火通明,是汶河沿岸重要的商埠。因山西经商者来往居多,独在异乡,为联系感情,抱团取暖,有精明者,在此建立驿站(会馆),供山西商人聚集、议事,也成为招待同乡的重要场所。
会馆分南北两院,总占地面积达2280多平方米。北院是关帝庙,供奉关公神像,既是武财神,又是忠义、诚信的象征。东西配殿供奉财神爷和火神爷。暗指此处是广进财源之所,重信守义之地,也有安全第一的寓意。
南院是戏楼院,十分宽敞,能容纳数千人。据史料记载,清代鼎盛时期,汶口神会要持续6-8天,院内人山人海,旗牌伞扇,全付执事,吹吹打打,非常热闹!戏台上,水袖一抛,一段流云,眉峰一蹙,千年往事,伴着锣鼓点如急雨,弦索胡琴声如游丝,高时裂帛,低时沉水,将台下观众看的如醉如痴,听得荡气回肠。
现在的它,没有了往日喧嚣,徘徊期间,依然能感受到晋商文化的浓厚。站在戏楼上,依稀能听到,湍急的汶水正拍打着石桥,发出闷雷般的响声。
二、明石桥
始建于明代隆庆年间,距今已有450余年。它北起大汶口镇西南门,南接宁阳县茶棚村,呈南北向,横贯大汶河,呈“S”型,总长约500多米,宽约2.5--3.5米,是山东省境内现存最长、最古老的古石桥。清雍正年间曾被大水冲毁,当地石匠姜桂松捐资重修,因此,又名“姜公桥”。
汶水滔滔,行人儦儦,这座桥的建成,使大汶口一跃成为当时的经济重镇。走在桥上,石板上的车辙痕迹依然清晰,彷佛看到南来北往的车马在桥上穿行。微风中,隐约有商队的马蹄声、吆喝声在耳边回响。
如今,新修的汶河大桥承担了主要交通功能,明石桥逐渐成了怀古览胜的好去处。傍晚时分,夕阳西下,古桥蜿蜒,若游龙卧波,驮着千年余晖,画面精致唯美,是拍照的绝佳地点。
三、大汶口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古镇绝对不能错过的一站,这儿展示的的大汶口文化,距今已6100年到4600年,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重要见证。园中博物馆内,展览面积2100多平方,以“海岱曙光”为主题,有序厅、发现大汶口、探索大汶口、守护大汶口和仰望大汶口等展区,展出大量珍贵文物,包括石器、玉器、骨角牙器和陶器等。
通过新媒体技术,复原远古时期,大汶口的房屋、墓葬、陶窑等场景,生动再现了先民的生产生活方式。男人外出打猎,女人、孩子在家留守,氏族女首领手持龟甲虔诚祷告等,这些场景让游客恍惚间,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远古时代,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整个园区免费开放,时间:8:30——17:00,博物馆星期一闭馆。
立于明石桥头高墙上,看苍龙饮涧,负日月而卧清波;晋商脊梁,驮千年而枕流水。想穿越六千年的历史烟尘,泥沙之下,器物纷呈,陶鬲尚温,简牍未朽,心中涌上一种时空交错的神奇,突然感觉六千年的文明在这一刻都被具象化,都在这座古镇中和谐共存。
温馨提示:
自驾:导航“大汶口镇”即可。
公交:207路或505路均可到达。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