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在2025金熊猫国际文化论坛开幕现场,希腊歌手埃里尼、大凉山妞妞合唱团、金熊猫少儿艺术团一起演唱《玉盘》。新华社发
9月13日,2025金熊猫国际文化论坛在四川成都举行。该论坛是第二届金熊猫奖评选活动的主体活动之一。来自海内外的数百名嘉宾出席论坛,围绕“文明共聚,开创未来”主题展开深入交流。
交流合作,美美与共
“中老两国是山水相连的亲密邻邦,奔流不息的澜沧江-湄公河如同天然的纽带将两国紧密相连,孕育出共饮一江水的深厚情谊。”老挝国会副主席坎贝·丹腊说,中老合作持续深化,不断结出丰硕成果。
近年来,老挝与中国四川已搭建起多座友谊之桥,开通了多条直飞航班和直达动车,构建起高效便捷的“钢铁新丝路”,极大促进了物流和人员的往来。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为众多老挝留学生提供了优质的教育平台。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老挝落地万象频道,并连续多年成功举办露天电影院——中老优秀电影巡映等品牌活动。
“这些举措增进了老挝人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喜爱。”坎贝·丹腊说,尽管中老两国文化各具特色、各有风采,但在深入交流和相互了解的过程中越发感受到彼此相通的价值理念和文化共鸣。
巴基斯坦总统阿西夫·阿里·扎尔达里表示,中巴友谊历久弥坚,伙伴关系根植于历史厚土,培育于合作共赢,如今已然成为国际合作的典范。希望两国持续拓展文化交流,加强创意产业合作,深化双边及全球对话。
希腊前总理乔治·帕潘德里欧认为,今天我们有更强大的力量、更先进的科学技术,资源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丰富,现在面临的关键问题是怎样让这些力量惠及社会,让世界共同繁荣,促进人类共同发展,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和而不同’,这些古老的思想到现在依然熠熠生辉。”乔治·帕潘德里欧说,今天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这样的精神,各国要互相学习借鉴,推动世界和谐发展、人类和谐共生。
光影为媒,文明互鉴
“影视是世界的共同语言。”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慎海雄说,自从卢米埃尔兄弟将第一部电影《火车进站》带进人们的生活,世界电影经历了13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跨越国界的情感纽带,它让地域变得辽阔,让文明跨越山海,让远方成为心中的向往。
扎尔达里说,金熊猫国际文化论坛生动诠释了艺术与影视作为联通纽带,让不同文明相互借鉴。在这个充满分歧的世界,正是这些影视作品让我们铭记全人类的共同价值。
“这次盛会再次彰显了文化艺术在搭建不同文明沟通桥梁方面的重要作用。”埃及文化部部长艾哈迈德·福阿德·汉诺说,埃及始终致力于推动与世界各国尤其是中国加强文化与创意交流,特别是在电影、纪录片、动画和电视剧等方面,因为这些艺术形式是塑造认知、增进相互理解的重要载体。他相信,金熊猫奖能够借助影像的力量激发灵感、传递美好、促进包容,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理解和共鸣。
“游戏《黑神话:悟空》获得全球赞誉,电影《哪吒2》创下票房纪录,中国的创意产业取得了突破性、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全球的典范。”尼日利亚艺术、文化、旅游与创意经济部部长汉娜图·穆萨·穆萨瓦说,尼日利亚不仅赞赏这些成就,更将其视为重要的经验加以学习。“我们向中华优秀文化敞开怀抱,同时也向中国人民展示尼日利亚创意产业的蓬勃生机。”她说,尼日利亚致力于将本土的音乐、电影、旅游业以及数字创意产业等打造成惊艳世界的文化符号,希望与中国携手,将非洲与中国的故事融入游戏和动画产业,以此重塑非洲的时代新貌,让世界以全新的目光见证这片大陆的崛起。
文化为核,民心相通
“艺术这一世界性的语言,让人们得以跨越地域、民族、文化的隔阂,连接共同的情感,产生心灵的共鸣,传递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张政说,如今金熊猫奖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参与度越来越深。
“真正的交流从来都不是单向输出,而是双向奔赴。”第二届金熊猫奖评审委员会主席陈凯歌说,金熊猫奖像一座桥梁,让世界各地的影像故事在这里相遇。当我们打破认知的壁垒,通过这一入口走进另一种文化、另一种生活,理解另一种价值观的时候,才能真正让文明的活水流动,让世界在更深远处彼此相连,成为一个息息相关、休戚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的电影始终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并赋予其新的气息。《哪吒》系列电影不仅在视觉上极具创新性,情感上也与当代观众强烈共鸣,展现出中国故事穿越时空的生命力。”瑞士演员、导演文森特·佩雷斯说,在这些影片中能够找到共通的东西,比如对真善美的追求、对不公的反抗以及爱的力量等。
“谈到文化交流和文化桥梁的时候,我们需要很好的叙事载体。美食就是最好的载体之一,美食代表的也是文化。”英国资深影视制作人尚塔尔·里卡兹说,透过美食能看见历史、看见经济、看见社会、看见更深层的文化。正是这份对美食的共同热爱,让我们能更深入地了解彼此。
过去数十年间,尚塔尔·里卡兹通过美食节目讲述不同人群的生活故事、厨房里的趣事,传递着不同的饮食文化。“中餐在英国是最热门的食物之一,很多中餐已经融入了英国人的日常生活,这很好地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她说。
(本报成都9月13日电 本报记者 李晓东 周洪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