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魅力,藏在天山的皑皑白雪里,藏在喀纳斯的湖光山色中,更藏在街头巷尾那散发着麦香的馕饼里。作为新疆极具代表性的美食,大馕饼不仅是当地人日常的主食,更是游客眼中 “必打卡” 的特色美食 —— 金黄的外皮、酥脆的口感、浓郁的芝麻香,再配上一杯奶茶,便是地道的新疆风味。不少游客来到新疆,都会在路边的馕饼摊前驻足,买一个馕尝尝味道,顺便举起馕饼拍照发朋友圈,记录这段旅程。然而,近日在新疆一处馕饼摊前,却发生了不和谐的一幕:一位大妈徒手抓起摊上的馕饼拍照,拍完后随手放下便转身要走,拒绝购买。这一举动被路过的导游及时制止,双方发生争执,事件曝光后,引发了大众对 “文明旅游”“尊重他人劳动” 的广泛讨论。 一、事件背景:新疆馕饼的特色与游客的 “打卡” 热情 在新疆,馕饼摊几乎遍布大街小巷,无论是繁华的城市商圈,还是宁静的乡镇集市,都能看到馕饼师傅忙碌的身影。馕饼的制作工艺传承已久,选用新疆优质小麦粉,加入酵母发酵后,擀成圆形,表面撒上芝麻、洋葱碎等调料,再放入特制的馕坑中烘烤而成。刚出炉的馕饼,外皮金黄酥脆,内里松软有嚼劲,散发着浓郁的麦香和芝麻香,不仅耐储存,还能搭配各种食物食用,深受当地人和游客的喜爱。 对于游客而言,新疆馕饼不仅是美食,更是 “打卡” 新疆的标志性物品。很多游客来到新疆后,都会特意寻找路边的馕饼摊,买一个热腾腾的馕,要么当场品尝,要么作为伴手礼带回家;还有不少游客会举起馕饼,在馕饼摊前、在景区门口拍照留念,将照片发在朋友圈或社交平台,配文 “新疆之旅,从一个馕开始”“打卡新疆特色美食”,分享自己的旅行体验。 正是因为游客的 “打卡” 需求,不少馕饼摊主也会特意将刚出炉的馕饼整齐地摆放在摊位前,方便游客挑选和拍照。摊主们大多热情好客,看到游客拍照,还会主动介绍馕饼的种类和口味,甚至邀请游客品尝刚出炉的馕饼。这种和谐的互动,也成为新疆旅游中一道温馨的风景线。 然而,并非所有游客都能做到 “文明打卡”。近日,在新疆乌鲁木齐一处热闹的旅游街区,一位大妈的行为,就打破了这份和谐。
 二、事件经过:徒手抓馕拍照拒买,导游仗义执言 9 月中旬的一天,乌鲁木齐的阳光格外明媚,旅游街区里人头攒动,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穿梭在各个摊位前,感受着新疆的风土人情。在街区中段的一家馕饼摊前,摊主买买提(化名)正忙着将刚出炉的馕饼摆放在摊位的木板上,金黄的馕饼整齐排列,芝麻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 这时,一位穿着花衬衫、背着双肩包的大妈(约 50 岁左右)走到摊位前,看到摆放整齐的馕饼,眼睛一亮,拿出手机就要拍照。她没有询问摊主是否可以拍照,也没有用摊位上提供的夹子或纸巾,而是直接伸出右手,从摊位上抓起一个最大的馕饼,举到胸前,对着手机镜头摆出姿势,连续拍了好几张照片。 拍照结束后,大妈随手将馕饼放回摊位上,拍了拍手上的芝麻,转身就要离开。这一幕,恰好被路过的导游李女士(化名)看到。李女士是当地一家旅行社的导游,当天正带着团队游客在街区游览,她看到大妈的行为后,立刻走上前,拦住了大妈。 “阿姨,等一下!” 李女士的声音清晰而坚定,“您刚才抓了人家的馕饼拍照,不买吗?” 大妈被突然拦住,显得有些不耐烦,她停下脚步,皱着眉头说:“不买啊,我就是拍个照,拍完就走了,怎么了?” “怎么了?” 李女士听到这话,语气也提高了几分,“您不买,为什么要徒手抓人家的馕饼?这馕饼是食物,您用手抓过之后,上面沾了您的手汗和细菌,人家还怎么卖给其他游客?” 周围的游客听到争执声,也纷纷围了过来,好奇地看着两人。大妈见围观的人越来越多,脸上有些挂不住,但依旧嘴硬:“我就是抓了一下,拍个照而已,又没弄坏,怎么就不能卖了?你管得着吗?”
 李女士耐心解释:“阿姨,这不是‘管不管’的问题,而是文明旅游的基本常识。您在旅游的时候,想要和食物合影,这很正常,但您得考虑到卫生问题和摊主的感受。您徒手抓过的馕饼,其他游客看到了,肯定不会再买,这就会给摊主造成损失。而且,摊主辛辛苦苦烤出来的馕饼,也是靠这个养家糊口的,您这样做,也是不尊重人家的劳动成果。” 让人没想到的是,大妈不仅不接受劝导,反而对着李女士翻了个白眼,嘴里还嘟囔着:“我拍个照怎么了?用你多管闲事?你怕不是个要饭的吧,管到我头上来了!” 这番话彻底激怒了李女士。她拿出手机,打开录像功能,对着大妈说:“阿姨,您刚才的行为我已经拍下来了。您不买馕饼却徒手抓馕,还辱骂我,这些都是不文明行为。我今天必须跟您说清楚,旅游可以,但不能没有素质,不能损害别人的利益!” 大妈看到李女士在录像,顿时有些慌了,她的家人(一位中年男子,应该是大妈的丈夫)也赶紧从人群外挤进来,拉住大妈,对着李女士连连道歉:“对不起对不起,导游同志,是我们不对,我们买,我们现在就买这个馕饼。” 大妈还想狡辩,她指着不远处一位正在用夹子夹着馕饼拍照的小姑娘说:“你看她,她也在拍馕饼,怎么不见你说她?我就是跟她学的!” 李女士顺着大妈指的方向看去,笑着解释:“阿姨,您看清楚,那位小姑娘是用摊位上的夹子夹着馕饼拍照的,她没有用手直接接触馕饼,而且她已经跟摊主说好了,拍完照就买这个馕饼。您和她的情况,完全不一样。”
 周围的游客也纷纷附和:“是啊,人家小姑娘用夹子夹着,还买了,您这徒手抓了还不买,确实不对。”“这馕饼又不贵,才 5 块钱,拍了照买一个怎么了,也不费多少钱。” 在众人的议论和家人的劝说下,大妈最终极不情愿地从口袋里掏出 5 块钱,递给摊主买买提,买下了那个被她抓过的馕饼。买买提接过钱,无奈地摇了摇头,将那个馕饼单独放在一边,小声对李女士说:“谢谢你,姑娘,要是没有你,这馕饼估计就卖不出去了。” 三、摊主视角:辛苦制作的馕饼,容不得这样糟蹋 摊主买买提今年 40 多岁,做馕饼已经有 20 多年了。他的馕饼摊在这条旅游街区已经开了 5 年,凭借着地道的口味和实惠的价格,积累了不少回头客。买买提告诉记者,他每天凌晨 4 点就起床准备面团,5 点开始生火烤馕,一天要烤 200 多个馕饼,从早上 6 点出摊,一直卖到晚上 8 点才能收摊。“做馕饼很辛苦,尤其是夏天,馕坑里的温度有 200 多度,站在旁边烤馕,浑身都是汗。” 买买提说,“我做的馕饼,都是用最好的材料,每一个馕饼都要烤到金黄酥脆才会拿出来卖,就是想让游客吃到最正宗的新疆馕饼。”
 对于大妈徒手抓馕不买的行为,买买提既无奈又气愤:“以前也遇到过游客想拍照的情况,但大多数游客都会先问我‘能不能拍照’,或者用我提供的夹子夹着馕饼拍照,拍完照后很多人都会买一个馕饼。像这位大妈这样,不打招呼就徒手抓馕,拍完照还不买的,我还是第一次遇到。” 买买提说,被大妈抓过的馕饼,他本来打算自己吃或者送给附近的环卫工人,因为他知道,没有游客会愿意买一个被别人徒手抓过的馕饼。“这不仅是损失一个馕饼的钱,更让我觉得自己的劳动成果没有被尊重。我辛辛苦苦烤出来的馕饼,不是让别人随便糟蹋的。” 在采访中,买买提还提到,为了方便游客拍照,同时保证馕饼的卫生,他特意在摊位上放了几个干净的夹子和一包纸巾,游客如果想和馕饼合影,可以用夹子夹着馕饼拍照,或者用纸巾垫着拿馕饼。“我也希望游客能理解我们做小生意的不容易,文明拍照,文明旅游,这样大家都开心。” 四、导游视角:维护文明旅游,是责任也是义务 导游李女士从事旅游行业已经 8 年了,带过无数团队游客游览新疆。在她看来,维护新疆的旅游形象,引导游客文明旅游,是她作为导游的责任和义务。 “新疆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这里的人们热情好客,这里的美食和美景都值得游客细细品味。” 李女士说,“但总有一些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会破坏这份美好。比如随手乱扔垃圾、在景区乱涂乱画、不尊重当地习俗,还有像这位大妈这样,损害摊主利益的行为。作为导游,我有责任提醒游客,告诉他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让他们了解新疆的文化和习俗,学会尊重当地的人和事。” 李女士表示,当时看到大妈徒手抓馕拍照拒买,她第一反应就是 “必须制止”。“我知道这样可能会引起争执,但我不能不管。如果我看到了却不制止,不仅会让摊主蒙受损失,还会让其他游客觉得‘这样做是可以的’,以后可能会有更多人效仿这种不文明行为。” 在李女士看来,文明旅游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比如在景区不乱扔垃圾,不随意触摸文物,尊重当地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在购买当地特产时,不随意摆弄商品,不讨价还价后拒绝购买;在和当地居民交流时,使用礼貌用语,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这些看似小事,却能体现一个游客的素质,也能影响到当地的旅游形象。”
 李女士还提到,她所在的旅行社,每次带团出发前,都会给游客做 “文明旅游” 培训,告诉游客新疆的旅游注意事项和文明行为规范。“我们会告诉游客,新疆的馕饼是特色美食,想要拍照可以,但一定要征得摊主同意,最好用摊主提供的工具,拍照后如果方便,最好能购买一个,支持摊主的生意。我们希望通过这些细节,让游客感受到新疆的美好,也让新疆的旅游环境变得更加和谐。” 五、网友热议:文明旅游无小事,尊重他人是底线 事件被围观游客拍摄视频上传到社交平台后,很快引发了网友的广泛讨论。大家纷纷对大妈的不文明行为提出批评,对导游李女士的仗义执言表示支持。 有网友留言:“这大妈也太没素质了吧!徒手抓食物拍照不买,还辱骂导游,真的太丢人脸了。新疆的馕饼才 5 块钱,又不贵,买一个怎么了,既支持了摊主的生意,又能品尝特色美食,何乐而不为?” 还有网友分享了自己的旅游经历:“我上次去新疆旅游,也在馕饼摊前拍照了,我先问了摊主能不能拍,摊主特别热情,还帮我拿夹子夹着馕饼拍照,拍完我就买了两个馕,味道真的特别好。其实只要多一点尊重,多一点礼貌,就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更多网友关注到 “文明旅游” 的重要性:“文明旅游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落实到每一个行动中。拍照可以,但不能损害别人的利益;旅游可以,但不能没有素质。我们去别的地方旅游,不仅代表自己,也代表自己的家乡,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要给家乡丢脸。” 也有网友对摊主表示同情:“摊主辛辛苦苦烤馕饼,赚钱不容易,大妈这样做,不仅让摊主损失了一个馕饼,还寒了摊主的心。希望以后游客都能多体谅一下做小生意的人,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 还有网友总结了 “旅游拍照文明指南”:“和食物合影时,尽量不要用手直接接触食物,最好用摊主提供的工具或纸巾;拍照前最好征得摊主同意,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如果拍照后方便,尽量购买相关商品,支持摊主的生意;遇到不文明行为时,要勇于制止,但也要注意方式方法,避免发生冲突。” 六、文明旅游倡议:让美好与尊重同行 这起 “徒手抓馕拍照拒买” 事件,虽然只是新疆旅游中的一个小插曲,却也给所有游客敲响了警钟 —— 文明旅游无小事,尊重他人是底线。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有着丰富的文化和独特的习俗,这里的人们热情好客,这里的美食和美景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作为游客,我们在享受新疆的美好时,更应该学会尊重 —— 尊重当地的文化习俗,尊重当地居民的劳动成果,尊重旅游环境的整洁和谐。 在新疆旅游时,我们可以这样做:
 尊重当地习俗:了解新疆各民族的文化习俗和宗教信仰,不随意谈论敏感话题,不做违背当地习俗的事情,比如进入清真寺前要脱鞋,不随意触摸他人的头部等。 文明品尝美食:在品尝新疆美食时,要尊重摊主的劳动成果,不随意摆弄食物,不讨价还价后拒绝购买;和食物合影时,尽量使用摊主提供的工具,避免用手直接接触食物,拍照后如果方便,尽量购买相关美食。 爱护旅游环境:在景区游览时,不随意乱扔垃圾,不随意涂画文物,不破坏植被;遵守景区的规定,不擅自进入未开放区域,不影响其他游客的游览体验。 礼貌与人交流:和当地居民交流时,使用礼貌用语,尊重他们的语言和文化;遇到问题时,耐心沟通,避免发生争执,展现游客的良好素质。 文明旅游,不仅能让我们的旅途更加愉快,也能让新疆的旅游环境更加和谐。每一位游客都是新疆旅游的 “形象大使”,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关系着新疆的旅游形象。只有每个人都做到文明旅游,才能让新疆的美景更加动人,让新疆的美食更加诱人,让新疆的人们更加热情好客。 如今,乌鲁木齐的旅游街区依旧热闹非凡,买买提的馕饼摊前依旧挤满了游客,大家都能做到文明拍照、文明购买。李女士也依旧带着团队游客在新疆各地游览,她会继续提醒游客注意文明旅游,让每一位游客都能感受到新疆的美好。 这起事件虽然已经过去,但它留下的思考却没有结束 —— 文明旅游,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用行动去践行。让我们带着尊重和礼貌去旅游,让美好与尊重同行,让每一次旅途都成为一段难忘的回忆。
|
内容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合作伙伴及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站联系,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邮箱:88@88.com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