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旅游浪潮中,目的地与游客之间的信任关系如同基石,既需要当地以真诚服务与平等尊重吸引游客,也依赖游客用消费为当地经济注入活力。泰国,凭借丰富的热带水果资源与独特的旅游体验,曾长期被中国游客视为海外出行的热门选择,中国游客的到来也一度为当地水果市场与旅游业带来蓬勃生机。然而,近年来一系列针对中国游客的不当对待与歧视行为,逐渐消耗着双方的信任,最终导致中国游客前往意愿下降,泰国相关行业也面临营收下滑的困境。这一转变并非偶然,而是当地部分从业者忽视游客感受、背离服务本质的必然结果。
## 一、昔日盛景:中国游客撑起泰国水果与旅游半边天 泰国地处热带,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孕育了品类丰富的水果,榴莲、山竹、芒果等更是凭借独特口感享誉全球,“水果王国”的称号名副其实。在众多海外游客中,中国游客对泰国水果的喜爱尤为突出——由于榴莲等水果在国内进口环节需经过关税、运输等多重成本叠加,终端售价往往较高,许多中国游客选择在泰国旅行期间,以更实惠的价格尽情品尝新鲜水果,甚至会购买芒果干、榴莲糖等深加工产品,作为伴手礼带回国内与家人分享。
这种消费需求直接带动了泰国水果市场的繁荣。在泰国曼谷、清迈等旅游城市的街头,随处可见摆满新鲜水果的摊位,摊主们大多能说几句简单的中文,热情地向中国游客介绍水果的品种与口感。据相关数据统计,泰国水果市场的营收中,中国游客贡献的份额占比高达30%;部分果园为了满足中国游客的采购需求,专门调配车辆负责水果的打包与运输,曾有观察发现,某果园日常运营的10辆运输车里,有8辆是专门为服务中国游客而安排的。
除了水果消费,中国游客也是泰国旅游业的重要支柱。泰国推出的落地签、免签等便利政策,进一步降低了中国游客的出行门槛,每年前往泰国旅游的中国游客数量常年位居海外游客榜首。无论是普吉岛的阳光海滩、清迈的古城风情,还是曼谷的寺庙文化,都吸引着大批中国游客前往体验。其中,泰国特色美食“芒果糯米饭”更是凭借香甜软糯的口感,成为中国游客打卡清单上的“网红美食”,不少游客会特意前往当地知名餐厅品尝,甚至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的用餐体验,间接为泰国旅游业做了宣传。
 彼时的泰国旅游市场,随处可见中国游客的身影——水果摊位前,游客们围着摊位挑选榴莲、山竹,与摊主讨价还价;景区门口,手持地图规划行程的中国游客络绎不绝;商场里,中文标识与能说中文的导购员,都在努力为中国游客提供便利。这种双向奔赴的场景,不仅让中国游客获得了愉悦的旅行体验,也让泰国当地商贩、旅行社、餐厅等从业者赚得盆满钵满,双方形成了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 二、信任裂痕:针对性歧视与服务降级引发中国游客不满 然而,随着中国游客带来的经济效益持续增长,部分泰国从业者的心态逐渐发生了变化。他们错误地认为,中国游客对泰国水果与旅游资源存在“依赖”,即便服务质量下降、出现歧视行为,中国游客仍会选择前往。这种认知偏差,让他们开始背离“顾客至上”的服务原则,一系列针对中国游客的不当行为逐渐出现,最终成为压垮双方信任的“稻草”。
最先引发争议的是泰国水果摊位的“特殊对待”。此前,中国游客在泰国水果摊挑选水果时,常会习惯性地拿起水果观察新鲜度,比如轻轻按压榴莲判断成熟度、查看山竹外壳是否完好。这一正常举动,却被部分摊主视为“不礼貌”,甚至专门针对中国游客设立了提示牌。这些提示牌上,除了泰文标注,还特意用醒目的中文写着“捏了就要买”——尽管摊主声称此举是为了避免水果被损坏,但在众多中国游客看来,这种针对性的提示明显带有歧视意味。要知道,其他国家的游客同样会有挑选水果的行为,却从未见过类似的中文提示牌,这种区别对待让中国游客感受到了不被尊重。
 更让中国游客失望的是水果品质的明显降级。以往,泰国水果摊位上的榴莲,外壳金黄饱满,轻轻剥开就能看到橙黄色的果肉,果肉质地细腻,散发着浓郁的香气;山竹则是外壳光滑鲜亮,捏起来有弹性,剥开后果肉洁白晶莹。但如今,不少水果摊位上的水果看似与以往无异,实则品质大打折扣——榴莲果肉颜色暗沉,不再是鲜亮的橙黄色,甚至出现发黑的情况,口感也变得干涩;山竹外壳皱皱巴巴,失去了往日的光泽,部分山竹剥开后,果肉已经出现腐烂迹象。这种“表里不一”的水果品质,让许多满怀期待的中国游客倍感失望,自然不愿再掏钱购买。
水果市场的问题尚未解决,泰国旅游业其他环节的不当行为也陆续暴露。普吉岛作为泰国知名的旅游胜地,本该为游客提供安全、舒心的旅行服务,但当地部分旅行社却出现了威胁中国游客的恶劣行为。有中国游客反映,他们提前在网上预订了普吉岛的旅游行程,并支付了5000泰铢的定金,可当抵达普吉岛后,却发现没有旅行社工作人员前来迎接,之前承诺的住宿、景点门票等服务也无人对接。游客们意识到自己可能遭遇了“虚假预订”,提出退还定金的要求,却遭到旅行社工作人员的拒绝。更令人震惊的是,当游客们表示要报警处理时,旅行社工作人员竟拿出刀具进行威胁,试图逼迫游客放弃维权。
 事后,当地警方虽表示“涉事人员已被控制”,但并未公布具体的处理结果,这种敷衍的态度引发了中国网友的质疑:“如果被威胁的是泰国本地人,警方还会只是简单‘控制人员’吗?”无独有偶,泰国出租车行业也存在针对中国游客的“价格歧视”。以芭提雅海滩到市中心的行程为例,当地居民乘坐出租车只需支付150泰铢,而中国游客乘坐同一线路的出租车,司机却会索要300泰铢,价格直接翻倍。当中国游客对这种不合理收费提出质疑时,部分司机不仅不解释,反而会恼羞成怒地说“中国人有钱”,将“区别收费”的理由归结为“中国游客消费能力强”,完全忽视了平等收费的基本原则。
泰国超市的商品销售环节,同样存在针对中国游客的“套路”。部分超市会专门挑选一些印有中文宣传语的商品,摆放在显眼位置,其中一款被某社交平台吹捧为“养胃素”的产品,更是打出“中药配方”的旗号,声称具有调理肠胃的功效,吸引中国游客购买。许多中国游客出于对“中药配方”的信任,以及对泰国当地产品的好奇,会选择购买这款“养胃素”。但仔细查看商品包装后却发现,该产品的生产地标注为“中国香港”,并非泰国本土产品,且在国内电商平台上,同款产品的售价远低于泰国超市的售价。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本质上是利用中国游客对海外商品的信息差进行“宰客”,让不少游客感觉自己受到了欺骗。
更让中国游客难以接受的是,部分泰国从业者对待中国游客与欧美游客的“两幅面孔”——面对中国游客时,态度傲慢、服务敷衍,甚至存在歧视与宰客行为;而面对欧美游客时,却表现得热情周到,不仅会主动介绍当地特色,还会提供诸多便利服务。这种明显的区别对待,彻底消磨了中国游客对泰国旅游市场的好感,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表示“不会再选择去泰国旅游”。
 ## 三、市场遇冷:营收下滑后追悔莫及,信任重建难度重重 随着针对中国游客的负面新闻不断曝光,中国游客前往泰国旅游的意愿持续下降。曾经人头攒动的泰国水果摊位,如今变得冷清许多,以往“求代购”的留言在水果摊线上评论区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水果不新鲜”“价格虚高”“态度差”等负面评价;普吉岛、芭提雅等热门景区,中国游客的数量较往年大幅减少,部分旅行社因缺乏客源,不得不缩减业务规模;泰国超市里,那些曾经专门针对中国游客摆放的“中文标识商品”,也因无人问津而被撤下货架。
泰国水果市场与旅游业的营收下滑,让曾经“赚得盆满钵满”的从业者们陷入了焦虑。他们开始意识到,失去中国游客的支持后,自身的经营状况会受到如此大的冲击。为了挽回损失,部分商贩试图重新讨好中国游客——水果摊位前,摊主们再次摆出热情的笑容,主动向中国游客介绍水果;旅行社也推出了“针对中国游客的专属优惠套餐”,承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出租车司机们不再随意抬高价格,甚至会主动提供中文导航服务。
然而,这些“补救措施”并未取得预期效果。经历过此前的歧视与欺骗后,中国游客对泰国从业者的信任已经严重受损。许多中国游客表示,虽然理解部分从业者可能已经意识到错误,但“不真诚的讨好”难以让人再次产生前往的意愿。更重要的是,随着中国国内水果产业的快速发展,云南、海南等省份已经能够种植出品质优良的榴莲、芒果等热带水果,国内水果市场品类丰富,价格也越来越亲民,中国游客无需再远赴泰国,就能品尝到新鲜的热带水果。
与此同时,中国国内的旅游市场也在不断升级——从海南的海岛风情到云南的民族文化,从新疆的草原风光到福建的海滨小城,丰富的旅游资源与优质的服务,为中国游客提供了更多“家门口”的旅行选择。在这样的背景下,泰国若想重新赢回中国游客的青睐,仅靠表面的“讨好”远远不够,还需要从根本上改变对待中国游客的态度,摒弃歧视与宰客行为,用真诚的服务与平等的尊重,重新构建双方的信任关系。
如今,泰国水果摊位前的冷清、景区里减少的中国游客身影,都在无声地诉说着信任流失的代价。对于泰国相关从业者而言,这既是一次深刻的教训,也是一次重新审视自身服务的机会——唯有真正尊重每一位游客,以优质的产品与服务赢得认可,才能实现旅游业与水果市场的长久发展,而不是在失去客源后才追悔莫及。
|
内容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合作伙伴及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站联系,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邮箱:88@88.com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