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恩施有一件盛事,牵动了很多人的心。
来自四面八方的自行车骑手,齐聚恩施,上演速度与激情。第一天在恩施城区跑了一个大环线,第二天又穿越美丽的山水,从大峡谷跑到腾龙洞。
飞驰的车轮,剽悍的身型,翻飞的彩旗,澎湃的鼓声,激动的呐喊,汇成震撼人心的视听盛宴。
刷着手机,看小小屏幕上争先恐后的赛手,不由得想起我和自行车的过往故事。
一
最先知道自行车,是在识字绘本上。
后来看连环画,经常有自行车出现,多是蓄着分头的汉奸,戴着墨镜,别着盒子炮,骑车在画面里招摇。
偶尔也有我们自己的队伍,多是神通广大的侦查员,骑车躲避敌人的追杀。一手稳住车把,一手回身射击,爬坡过坎,身形潇洒,绝对的英雄形象。
少年时代,最崇拜英雄。
便也想拥有一部又帅又飒的车子。
但是,不说没钱买,就算有钱,也没有地方卖。几兄弟商量来商量去,决定自己动手,解决这天大的难题。
木头轮子,两个带丫叉的树棒,横梁上安上座板,在会木匠的老哥哥的帮助下,我们的“自行车”火热出炉。
你骑一歇,我骑一阵,散架了又修理,修理了又散架,我们玩得不亦乐乎。
这是我们与“自行车”的首次亲密接触。
二
上初中后,镇上有人骑自行车了。
一个关系比较铁的同学,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一部,三两天就学会了,洋洋得意地炫耀。
那时候,我们几个玩伴的父亲,都是经常下乡的干部,我们住在单位宿舍,晚自习后不受老师的管束,便偷这时间,排着轮子学骑自行车。
几个晚上的苦练,终于掌握了基本的平衡,可以将车子骑得满街跑了。
不过,因为那车架太高,也或许是火候未到,我一直没学会蹁腿上车,耍不出那种潇洒的姿势。
直到现在,依然如此。
后来,老师守住街道,严令我们不得在夜里学车了。
据说,是因为一个老师骑车溜坡,撞上大车摔晕了半天,直到后半夜才从草丛里爬出来。虽没有大碍,却着实惊险了一把。
这老师的一次事故,导致我们的学车历程半途而废。
上了中专,看到有老师表演杂耍一般,双手甩把,穿过校园铺满落叶的林荫小道,把自行车蹬得风快,煞是羡慕。
因为没车子,也只有羡慕。
三
前两年,感到身体亟需锻炼,便从网上购了一部自行车。
喜德盛的牌子。
还给前面安了个菜篮,主要功能是设计的取快递。
新鲜了几天,在平路上骑了几个来回,感觉挺好,比骑摩托车时尚。
可是我住的地方,出门就是坡。可能我没有调校好,车子蹬起来嘎吱嘎吱的,费劲得很。自己跟自己说,这样用力蹬车,肯定对关节没好处。而推着走,还没有走路那般洒脱。
便很少骑了,放在单位的走廊里吃灰。
第一次丢失的时候还有些紧张。跑去查了半天监控,原来是被顽皮小孩骑跑了,放到一个隐蔽的角落里,找了回来。
第二次再丢,就没去找了。
虽然还是有些心疼,但反过来想一想,自己也不常骑,让别人拿去锻炼一下,就算助人为乐吧。
呵呵,还能怎么想呢?
四
朋友圈里无奇不有,一个卸了周身重担的老领导,周末同一帮骑友到处巡游。上坡下岭,还跑到我们这周边几次,玩得乐不可支。
抖音里有人驮着吃穿住用的装备,自行车骑行最美318,开着直播,向拉萨进发。
这次的2025中国公路自行车公开赛,跑得快的骑手,一个半小时骑行50多公里,都赶上开车的速度了。
佩服他们。
同时惋惜自己没有爬坡上岭的勇力与决心,没有做英雄的潜质。
结论:我辈仅是蓬蒿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