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至14日,2025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在武汉举行,搭建起一座汇聚全国文旅精华的“秀场”。连日来,记者探访现场,发现这场国家级文旅盛会文化底蕴深厚,沉浸感十足,全国各地纷纷携本土文化瑰宝参展,让观众在互动体验中领略千年文脉的魅力。
全国文化瑰宝汇聚
各展区以特色场景还原展现文化多样性。踏入湖北馆,6米高的LED大屏瞬间抓住众人目光。屏幕以“云梦睡虎地秦简”为原型,借助流动光影将秦汉律法条文与现代生活场景巧妙交织,让观众直观感受“千年历史立起来”的奇妙。
火遍大江南北的“苏超”元素亮相江苏展区,一首《声声慢·苏超情缘》,把扬州清曲的细腻婉转和苏州评弹的悠扬软糯糅进旋律里,带领观众沉浸式体验江苏独特的水韵魅力。专门设立的“苏超”主题展位上,集中呈现融合非遗技艺的“苏超”文创,多方位展示了江苏体育文化品牌形象。来自江苏淮安的新鲜荷花带着水乡的清新,从金湖被运至武汉,成了博览会上传递自然与文化气息的 “流动名片”。不少观众被荷花吸引,纷纷驻足排队互动领取。工作人员一边递出荷花,一边介绍淮安的荷文化。
随州展区最吸睛的当数编钟乐舞——展区内陈列着一套曾侯乙编钟仿制件。当编钟清脆的乐声在馆内响起,搭配着古风舞蹈中水袖的翩跹翻飞,整个展馆瞬间被市民与展商围得满满当当。演出落幕,大家纷纷上前试敲和触碰青铜编钟,在“一钟双音”的独特震颤里,触摸随州作为“中国编钟之乡”的厚重历史脉搏。
博览会现场,各地特色文旅项目争奇斗艳,众多文博IP带来的文创产品更是大放异彩。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甘肃省博物馆等“顶流”博物馆携手登场,带来400余件爆款文创。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凤冠冰箱贴造型精美,备受追捧,供不应求;甘肃省博物馆的“绿马”系列文创凭借可爱造型,收获了大批粉丝;湖北省博物馆精心推出梁庄王葫芦戒指、曾侯乙编钟磁吸发光冰箱贴等新品,让古老文物以新颖有趣的形式走进大众生活。
非遗国潮活态传承
博览会不仅是展示的舞台,更是活态传承的平台。荆州展区的非遗体验区,楚简书写、民间刺绣、非遗漆扇绘制、树雕创作等项目依次排开,游客可参与体验。以毛笔蘸墨,现场挥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楚简制作技艺传承人黄有志神情专注,重现古老楚简的文字风采。“楚简上的文字不仅是历史的记录,更蕴含了先贤的处世哲学。”黄有志从摹写楚字、认识楚字,直至烂熟于心,这个过程花了30余年。不少市民围拢观摩,更有幸运者在他指导下尝试书写,感受两千年前文字在掌间流淌的历史温度。一位参与体验的年轻人感慨:“一笔一画,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痕迹。”
“无关风月,我题序等你回。悬笔一绝,那岸边浪千叠……”广西展区,一位身着当地民族服饰的演员正在用国家级非遗项目京族独弦琴艺术演奏《兰亭序》,琴声悠远,令人心境渐缓。演奏者唐佳葭是一位“00后”非遗传承人,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她表示,能在文旅博览会展示京族独弦琴艺术,让更多人了解这件乐器及其背后的文化与技艺,极具意义。
“一上午已经接待了几十个现场体验的观众,希望让更多人喜欢传统扎染技艺。”云南安宁扎染技艺传承人杨成现场向围观观众讲解扎染技巧。不少观众被这门传统技艺吸引,纷纷上前体验,将白色布料浸入靛蓝染料中。完成自己扎染作品的观众举着布料拍照,脸上满是成就感,传统扎染的魅力在互动中不断传递。
此外,江苏的雕版印刷技艺、湖北恩施的西兰卡普织锦技艺、山东菏泽的工笔牡丹等非遗项目也都在现场吸引了大量观众围观,大家纷纷参与其中,过足了非遗体验的瘾,亲身感受非遗文化的深厚内涵与独特魅力。
文艺演艺精彩纷呈
在武汉馆,5台人形机器人和专业舞蹈演员联手再现今年春晚武汉分会场备受赞誉的“凤凰舞”《星汉耀江城》。机器人身披火红荆楚服饰,流畅完成击鼓、太极等颇具难度的舞蹈动作,引来大批观众层层围观。
《星汉耀江城》大秀。曾熙来 摄
博览会现场,多个展区精心推出演出表演,为观众打造沉浸式文旅视听盛宴。荆州展区带来《梦回荆州》情景剧演出。襄阳馆以古城墙为背景现场演绎霓裳羽衣舞、三顾茅庐情景剧等多场演出,观众市民还能偶遇刘备、屈原等NPC人物巡游。贵州展区为参展观众带来侗族、苗族等原生态歌舞表演,通过科技赋能、民族歌舞、文创展示等动静结合的方式,为观众营造出沉浸式全感官观展体验,一同探秘多彩贵州的独特魅力。观众置身其中,仿佛走进了贵州的山水之间,感受着少数民族的热情与活力。宁夏展区,一首《走嘞走嘞去宁夏》歌声悠扬,旋律动听,歌词朗朗上口,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欣赏。从东西湖赶来逛展的曹先生全程拿手机录下了视频。他兴奋地说:“演员唱得真好,唱出了宁夏风景的壮美,也唱出了宁夏人民的热情好客,让人特别向往。”
福建展区。长江日报记者程佳怡 摄
福建展区节目同样精彩。越剧《沙漠王子——算命》唱腔婉转、舞蹈《簪花》轻盈优美、杂技《等雨来——双人技巧》令人叫绝、提线木偶《钟馗醉酒》活灵活现。此外,还有福船 DIY、传统香制香体验、泉州花灯体验等互动活动,市民们积极参与,动手实践。
场馆外,38组特色文旅IP表演团队轮番献艺,广东潮汕金浦英歌舞、西藏山南藏戏、福建“簪花围”、陕西“宝鸡社火”、河南浚县社火高跷、四川变脸等众多宝藏级文旅IP荟萃一堂,为观众带来一场一站式、沉浸式的全国文化风情大赏。
(长江日报记者叶飞艳 程佳怡)
【罗田甜】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