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邢台日报-邢台网】
本报记者 王帅薇通讯员 王冬梅
红色石块垒砌成错落有致的院落,斑驳的墙面镌刻着岁月痕迹,街巷拐角间尽显古朴厚重……太行深处,沙河市王硇景区百年石楼依山而建,仿佛一幅立体的岩彩画,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访。
近日,笔者漫步村中,脚下红石板路蜿蜒延伸,两旁石屋鳞次栉比,处处是原生态的乡土气息。夜幕降临后,石屋房檐边的暖黄色灯带次第亮起,成为黑暗山坳间的亮眼景致。
循着灯带向村最高楼走去,一条“红鲤鱼”灵动游弋的小巷映入眼帘。这是村里新打造的金鱼巷,借助投影技术使一条条“红鲤鱼”在巷内轻快地穿梭,成为游客热衷的打卡点。“太好玩了,就像置身在童话世界中。”游客石晓楠惊喜地说,“不只是孩子喜欢,我们大人也被这创意打动了。”
除了街道夜景与创意巷弄,王硇村还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四方游客。在村子中央的一处四合院里,手艺人王香鱼正踩着织机,熟练地演示着“四匹缯”这项传统技艺。“过去织粗布主要是供自家使用,现在一条粗布床单能卖到200多元。”王香鱼笑着说,近两年,布坊订单日益增多,不仅带动了30余名妇女就业,产品还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
如今,这座四合院被打造成了非遗展馆,展厅内陈列着各式各样的传统织布工具和精美织品,墙上的图片和文字详细介绍了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和技艺,吸引了不少学生前来研学。
走出非遗展馆院落,游客还可参观抗日县政府旧址、抗日高级小学旧址、抗日战争交通站遗址等红色纪念地,感受村子厚重的红色历史文化。近年来,王硇村新修了革命历史长廊等,推出“重走抗战路”研学路线,每年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
此外,王硇村周边还有梯田花海、红枫山等自然景观。许多游客不再“走马观花”,而是选择住下来慢慢体验。为给游客带来更好的居住体验,村民王延平投资70万元升级了装修,还新开了3间民宿。同时,村里也与市场化运营公司合作,加紧打造民宿项目,目前已完成15套民宿的外部修缮和内部硬装。
“我们村的红叶非常好看,每年秋天都会吸引不少人来看。”村支书王天印介绍,现在村里计划在进景区的道路两侧种上花卉、在村口广场上布置花展,引入戏剧表演、茶艺表演、特色小吃等,进一步优化游客旅行体验。
本文来自【邢台日报-邢台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