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8日
清晨早餐后,就急匆匆地向城内赶。抄近路插入城内东大街,一边向中心鼓楼方向前行,一边欣赏大街两旁的老建筑。
太谷古城是我国建造最早的古城之一。明清时期发展为晋商核心城池。古城现存街巷仍完整保留明、清风貌。城内众多商号旧址,印证了“东方华尔街”的历史商贸地位 。
下图是东街一处老建筑正在进行翻修。其实,有些可用的木料还是应该尽量使用。完全换新就失去了老建筑的意义了。
东大街这一片的老建筑可以说到处都是。而且都是原装的。很少有翻建的。
尤其是在城中心鼓楼东西两侧看见好几个钱庄旧址。这里有县里的文保碑为证。
穿过鼓楼,继续前行到古城西大街。西大街是更热闹的商贸历史街区。保留有50余处明清商铺原貌。沿街可见票号、镖局旧址的砖雕牌匾与石质柜台等历史遗迹。
看到众多老建筑,令人眼花缭乱。这里一定有人会问:怎么不见古城墙照片?据记载:太谷古城始建于北周。后来保存的城墙主体,为明万历年间包砖建造。但经数百年的风雨侵蚀及天zai人huo,至解放前夕已canpo不堪。
1957年为适应城镇发展需要,开始系统性chai除古城墙及部分古建筑。直至后来城墙被彻底chai除。城内原有寺庙数十座,目前仅存个位数。
走到西大街尽头,又原路返回。去时重点看大街这一侧,返回时着重大街的另一侧。唯恐落下好看的老建筑。
仔细认真地欣赏,真的有点看不够的感觉。回来编辑时,也是哪张照片都舍不得删去,所以就破例上了这么多张照片。[捂脸]
由西大街返回鼓楼旁。鼓楼又称大观楼,坐北朝南,二层三重檐歇山顶,建于8米高的基座上。总高20米,占地344.1平方米。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重建,清代曾多次修缮。
鼓楼基座辟有四向门洞,与十字街相通。四面门洞上方分别题刻"观象""仪凤""眺汾""拱辰"匾额。
来到鼓楼入口,管理人员说:登楼买票,70岁以上可免费。我说:那就谢谢了。又说:看看身份证。看后尴尬地说:真不像,请上吧。
站在鼓楼顶层眺望各个方向的古城景色,还真是一种享受。
太谷县衙紧邻鼓楼以北不远处。据记载,县衙始建于北周建德六年,后经明、清代重建。现保存较好的有大堂、二堂、三堂及偏院旧址。
目前县衙正在修复扩建中。我们还不能进去参观。只能站在鼓楼北门洞附近远眺。
鼓楼北街是很短的衙门街。开罢后,转身又奔南大街走去。南大街已经基本完成维修改造工程。两侧大部分老建筑都已经恢复营业了。
太谷饼多数人应该听说过。其娘家就在太谷城。最早生产出售太谷饼的店铺,是南大街的“文成堂”。还有东关的“义源生”,南街的“同义恒”也是生产销售太谷饼的大户。太谷饼早在清末,就已行销京津,西安、兰州、包头等地。现在更是名誉全国。
在临出南大街时看见了无边寺的白塔。心里盘算了一下:在太谷要看的东西太多了。一天是看不完。这里的美景就留明天再看吧。今天趁时间还早,先去郊外把“三多堂”看完再说。
乘公交车去三多堂时,意外发现:太谷的公交车是不需要买票的。不光是老人,是所有人都不需要买票。[笑][鼓掌][赞](为避免篇幅太大,三多堂就放在明天日记里了。)
由三多堂回来,在区政府站下车。下午3点前 又回到古城南大街、西大街一带。城西南这一片是太谷最繁华的地段。
安排好了先去看孔祥熙故居。可不巧的事情总能赶上——故居维修、暂不开放。[捂脸]
孔祥熙故居又称:孔家大院。始建于乾隆年间,建成于咸丰年间。大院坐南朝北,东西宽约91米,南北长69.5米。东西分六条轴线、8个院落。下图可见围墙的角楼。里面精美的建筑,只能下次来看了。
看完孔祥熙故居后赶紧又往东大街方向走,得先找地方吃饭。此时已经将近下午4点了。说午饭吧,过点了,说晚饭还不到点。[捂脸]饭后继续往回走。无意间发现了太谷文庙。只可惜是在中学院内,外人等不得进入参观。只能在院外拍张照片了。
文庙位于现太谷中学院内,始建于宋崇宁三年(公元1105年)。现存七间九脊大成殿,三间戟门及照壁。院内还有近千年古柏三株。(只见戟门是悬山顶,大成殿是看不到。[奸笑])
(待续)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