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山色便也换了装束。武城山在开州地界上,原不甚出名,却自有它的好处。山不甚高,倒也峻峭,树木不甚密,却也苍翠。我向来以为,山不在高,有魂则灵,水不在深,有韵则动。武城山便是这般有魂有韵的去处。 晨起登山,霜露未晞。石阶蜿蜒如蛇,盘绕山间。踏上去,脚下便发出细碎的声响,似是山在低语。两旁树木,有的已染了秋色,黄红相间,有的却还固执地守着夏日的绿意,不肯褪去。我想,这树也如人一般,各有各的性子,急的急,缓的缓,倒也不必强求一致。 行至半山,遇一老翁,持杖而下。问其年,已逾古稀,却每日登山不辍。老人笑言:“山是老的,人是活的,老对老,反倒亲切。”言罢,拄杖而去,背影渐消于林雾之中。我伫立良久,思忖这话中的意味。山与人,究竟谁更长久?而人之所以登山,或许正是为了从那亘古的沉默中,听取一二关于永恒的秘辛。 登顶四望,开州城郭尽收眼底。楼房如积木,道路似蛛网,人车往来,竟如蝼蚁般渺小。远处汉丰湖碧波微漾,映着天光云影,恍惚间竟分不清哪是天,哪是水。秋风拂面,带来几分凉意,却也吹散了胸中郁结的俗念。 山上有庙,不大,香火却旺。殿内佛像低眉垂目,似看非看地注视着往来香客。有人磕头如捣蒜,有人合十默立,各怀心事,各有所求。佛自是慈悲为怀,来者不拒,只是不知能否一一应验。出得庙门,见一对联:“山色溪声皆佛法,花香鸟语尽禅机。”忽然心下澄明:原来佛法不在庙堂,而在山水之间。 下山时,日已西斜。夕阳将山石树木染作金黄,恍若佛光普照。回首望山,武城山静立如初,不因游人的来去而有丝毫改变。忽然明白,山之所以为山,不在于被人攀登、赞美或遗忘,而在于它本然的存在。 人生如登山,有时向上,有时向下,重要的是每一步都踩得实在。而山永远在那里,等待着下一个愿意与之对话的旅人。
内容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合作伙伴及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站联系,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邮箱:88@88.com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