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文化和旅游领域关于非遗保护传承的政策部署,推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促进文旅消费,满足市民游客多元文化需求,2025年9月13日,2025“多彩四季”安徽非遗嘉年华第三季暨六安市“大别山风景道上的非遗之旅”活动在六安市皋城广场圆满举办。
本次活动由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六安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安徽省非遗保护中心、六安市文化和旅游局等单位承办。活动以“皖美风景道,非遗六安行”为主题,通过活态巡游、非遗市集、互动体验与主题消费相结合的方式,不仅全景式呈现了安徽非遗保护传承的最新成果,更将六安本土非遗的独特魅力集中释放,为市民与游客打造了一场兼具非遗美学体验与文旅消费价值的文化盛会。
据统计,本次活动共汇聚各类非遗项目近60个、累计到场游客和市民1万余人,线上观看量超20万人次。活动当天,通过发放文旅消费券促进综合消费约20万元。
CULTURAL
特色一
活态传承,皖风徽韵里的六安印记
活动在热闹的非遗巡游中拉开帷幕,舞龙舞狮、非遗油纸伞旗袍秀、无为鱼灯、三流集肘阁等节目轮番登场,营造出浓郁的传统节庆氛围。主场演出以“实景+展演+发布”形式巧妙编排,设置“小桥流水”景观舞台,依托民乐伴奏和非遗巡游队伍穿梭,为观众打造出沉浸式的非遗观赏体验。
其中,六安本土非遗项目成为展演核心亮点:霍邱花鼓灯以热情舞步展现六安风情,国家级非遗大别山民歌联唱悠扬高亢,茶艺表演与《采茶舞》生动还原茶山劳作场景,庐剧以婉转唱腔演绎传统戏曲魅力。此外,临泉杂技的惊险纷呈、黄梅戏与淮北梆子戏的经典片段同步呈现,进一步丰富了展演层次,展现皖风徽韵的多元魅力。
活动现场还发布了全省“当景区邂逅非遗”典型案例、第二批非遗旅游景区合伙人名单,以及以六安为核心的“大别山风景道非遗之旅”精品线路,实现非遗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特色二
多元体验,感受五大市集里的六安味道
本次活动特别设置五大非遗体验专区,融合展示、展销、体验与传播功能。其中六安特色非遗项目贯穿多个专区,成为游客关注的焦点。
“茶韵皖香”茶文化区汇聚六安瓜片、黄山毛峰等全省代表性茶类,传承人现场展示制茶与冲泡技艺;“皖韵匠心”手工区呈现舒席、霍邱柳编、翁墩剪纸等精湛手工艺,观众可近距离观摩并参与互动;“皖味飘香”美食区集结符离集烧鸡、徐集花生糖、蒿子粑粑等地方非遗美食和特色小吃,开放工坊现制现尝,香气四溢;“岐黄皖医”医药区推出中医问诊、健康咨询服务,普及传统医药文化;“皖风遗韵”综合区则设有徽派建筑美陈、传统游戏打卡点,增强游客参与感与记忆点。活动期间,各专区人流如织,六安非遗产品备受青睐,手工体验、美食品鉴等互动项目更是人气爆棚。
特色三
创新融合,消费场景里的六安好物
近年来,六安市不断加大非遗保护传承创新,先后出台《六安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编印《六安非遗:记忆与传承》实践手册,年均投入近300万元支持非遗项目传承、活动开展与非遗工坊建设。常态化开展“非遗过大年”“皋陶祭典”“大别山风景道上的非遗之旅”等非遗主题活动,形成“政策+资金+活动”的立体保护传承体系。截至目前,六安市已拥有人类非遗1项、国家级非遗5项、省级24项、市级68项、县级251项。这些系统化的举措不仅为六安文旅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更在安徽文化强省建设进程中持续增添“六安力量”。
记得把我们的公众号设置为星标
这样就能 第一时间 收到消息啦!

来源|六安文旅
责编/张磊
校对/程晨
审稿/尚辰
监审/单姗 陈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