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县级市GDP前十的队伍里,有个叫丹阳的地方。
它东接常州,西连镇江,南边是金坛,北边靠着长江与扬中隔水相望,作为省辖县市,如今由镇江市代管。
从镇江出发,高铁11分钟直达,丹阳离南京也不远,高铁30分钟也能抵达。
丹阳有两个火车站,丹阳站普速+城际,在城中心;丹阳北站为京沪高铁专供,远在郊外。
丹阳,古称曲阿,有两千四百年的建城史。[思考]
历史上曾是“南方第一圣人”延陵季子的封疆之地,也是南朝齐梁两代帝王的故里,但如今路人提起它,多半先蹦出三个字-“眼镜城”。
在丹阳的经济版图中,眼镜产业占大头,作为全国眼镜店老板的进货圣地,说它是“中国眼镜之都”真不是不是尬吹。
这里年产镜片约3.2亿副,占全球50%,是全世界最大的镜片生产基地。
作为亚洲最大的眼镜产品集散地,据说全球每两人佩戴的眼镜中,就有一副镜片产自丹阳。
“来都来了,不配副眼镜?”
所以外地游客来丹阳,十有八九是来配眼镜的,出丹阳站南广场过马路就是眼镜城。
出站时别理会拉客的人,避开自己逛就行了,目前中国眼镜城有新、旧两栋,挤着上千家铺子,度数不高的,八九十块就能拎一副走。
我镇江同学告诉我说,他以前都是直接三副起步,每副100块左右,戴腻了扔,主打一个任性。
老城在高铁站正对面,楼梯口那几家永远人挤人,老板忙得没空跟你磨价,往里多走几步,一二三楼多得是冷清铺子,价格能砍个三成。
镜片大多一样,镜框倒可以慢慢挑,货比三家别急着下单。
你要是真讲究款式,可以去新眼镜城镜框批发的门店挑选,那边的镜框堆成山,各种各样的都有。
丹阳怎么吃?
戴了新眼镜,第一要务自然要吃。[呲牙]
陵口肴肉面(开发区1店)
营业时间:05:00-15:00 ;17:00 -次日03:00
地址:玉泉路手机之家旁(新欣市场)
本来想去金鸡饭店的,但本地朋友摆手,说老字号国营转私人之后,老味道早散的差不多了,不如来这家陵口肴肉面。
这家店开在新欣市场边上,眼镜城附近,没到饭点,屋里就坐满一半了。[机智]
浇头种类很多,鳝丝面,老汤腰花,猪爪等等,当然最经典的还得是一碗12块钱的肴肉面。
丹阳的肴肉,本地人称作“老鼠肉”,你先别慌,只是唬人的说法。
因形状得名,取自猪后腿腱子肉,糟卤里腌得红白分明,薄薄切作几十片,远远看去就像拖尾小老鼠趴在青花碟里(反正我是看不出来)
面是刚断生的细碱水面,挑起一筷子油光水滑,整体是酱油猪油带来的咸香口。
肴肉红皮白肉界限分明,入口先是微咸、后来再是肉本身的鲜甜,一点不腻,再搭配店里免费的大麦粥,吃的很是舒服。
老四牌楼熟菜店(新民中路店)
营业时间:全天营业
地址:新民中路148号
当地的一家老店,门面乍看倒像卖卤菜的,里头也能坐下吃,马路对过也是家四牌楼熟菜店,两家有何不同,咱也不太了解。
店里熟食可买了带走,也有不少现成的菜码在盘里,自己选了微波炉一转,热热就能吃。
味道嘛当然没有现炒的好吃,但也能过的去,主食花样不少,不过多数人还是冲着面来的。
面分汤面、干拌两种,本地人吃肴肉面,多是干拌,那肴肉不搁在面上,另盛一小碟端上来。
面条是苏式做法,却不甜,我尝的是干拌面,搭着熟菜吃很不错,但也说不上多么惊艳,若是路过,进去吃一碗也好,倒也不至于特意赶来。
陈记镇江锅盖面(万善路店)
营业时间:05:00-20:00
地址:万善路56-57号
丹阳是镇江的县级市,所以来丹阳总免不了吃顿镇江锅盖面得单独尝尝。
眼镜城边的正记蛮有名气,但是味道不足以排队,万善公园边上有家陈记还不错,看完万善塔顺路就能去。
二十多款浇头铺满墙,老板用加粗字体标着十几个“招牌”,显然是对自己的手艺有底气。
对了,丹阳本地面馆讲究细面配陵口肴肉,而镇面馆江一般是小刀面搭水晶肴肉,两码事。
点了腰花肉丝面,二十五块,腰花嫩而不腥,小刀面滑溜劲道,汤头够浓,韭菜豆芽加进去,层次就出来了。
老字号饭店(南门大街店)
营业时间:10:30-14:00 ,16:30-21:00
地址:南门大街与宗巷路交叉口北40米
八佰伴附近还有家老字号饭店,说是饭店,其实更像个小吃铺子。
门脸不大,开在路边不咋起眼,生意倒是极好,客人来去得快,翻台勤得很。
他家的猪手汤是招牌,汤色清亮,味道也好。
猪手炖透脱骨,入口软烂,一点不腻人,要是再搭配上辣子蘸水,真和川渝那边蹄花汤一模一样了。[捂脸]
鳝丝面、猪肝面都是现炒的浇头,端上来看着是浓油赤酱的模样。
味道却不是无锡、上海那种甜口,倒是咸香为主,面条是寻常的细面,把热腾腾的浇头拌上去,香气就出来了。
近水台老鹅汤
营业时间:09:00-20:30
地址:云阳镇丹金路330号
朋友极力推荐的一家店,开在丹金路上,门脸不大,里头也窄。
也就摆了六七张桌子,不过我去时人是坐得满满当当,看着大多是附近的本地人。
店里的招牌,一是老鹅汤,一是锅贴,几乎是每桌必点的东西,老鹅汤端上来,汤色清亮,面上浮着一层薄薄的油花。
点的虽然是小份,量却实在,鹅掌、鹅翅都在里头,鹅肉紧实有嚼头,随汤还送三份蔬菜,老板娘说,是乡下自己种的。
牛肉锅贴呢,老板娘讲是每日现包的,价钱不算便宜, 48块钱一份18个。
皮薄底子煎得焦脆,一口下去,脆壳裹着肉香,牛肉的汤汁在嘴里漫开,是吃得出来的真材实料。
丹阳怎么玩?
填饱了肚子,便该消遣了,丹阳正儿八经的景点不多。
倒是有几处地方散落在犄角旮旯里,适合戴上新配的眼镜去扫一扫。
海会寺
丹阳能逛的地方不多,市区里的海会寺算是必选项了,最早是明朝万历年间的海会庵,名字取自佛经里的“海会”二字。
后来万历皇帝赐名万善寺,藏经也塞过一屋子,但经不住几百年火灾兵乱,建国后拆的只留一座藏经楼和两棵明代银杏。
如今重修后的庙规模很大,不卖门票,黄墙青瓦一片接着一片,游客稀稀落落。
院里扫地的师傅见了人点点头,也不多话,对了里面还有个梁武帝史料馆,感兴趣的可以去转转。[机智]
万善公园
海会寺旁边就是万善公园,遛弯遛娃都适合,公园里花多树多。
走两步就换个景,走三步又绕出个池塘,曲径通幽的感觉倒像是哪家财主捐出来的私宅。
最显眼的是园中的万善塔,建于明崇祯十年(1637年),距今有三百六十多年的历史,八十年代当地政府出钱修过,目前是镇江市保单位。
万善塔高46.65米,7级,外八角内方的构造让砖石都长出了筋骨,层叠交错的塔檐能把映上去的日头都切成碎影。
历史上它曾一直是丹阳的最高点,是一座地理地标,运河上行船的人最认这塔。
当塔尖戳破了运河的水雾,老船工们一瞅见塔影就知道江南到了,所以有“一支塔影认江南”的说法。
南朝石刻
丹阳这地方如今确实不显眼,但历史上这里曾是南朝齐梁两代的龙兴之地。[思考]
萧道成(齐高帝)、萧衍(梁武帝)的祖先原本住在山东兰陵,后来跟着晋朝南渡,在丹阳地界扎下根来(时称叫武进),形成了“南兰陵”萧氏家族。
尽管齐梁两代定都建康(南京),但遵循落叶归根的传统,他们将陵墓营建于丹阳,使其成为齐梁两代帝陵的核心区域。
1500年沧海桑田,坟头早就平了,只剩下那些浑身裂着风化纹的天禄麒麟,还倔头倔脑地守着南朝最后那点体面。
目前已发现的齐梁帝王陵墓有12座,如今能确认的有11处26件南朝陵墓石刻,主要分布在开发区、丹北镇、陵口镇三个片区。
已确认的陵墓包括齐宣帝萧承之永安陵、齐景帝萧道生修安陵、齐武帝萧赜景安陵、齐明帝萧鸾兴安陵、梁文帝萧顺之建陵、梁武帝萧衍修陵等,另有三处失名陵墓尚未考证。
丹阳郊外皇业路附近,齐明帝萧鸾的兴安陵、梁文帝萧顺之的建陵、梁武帝萧衍的修陵和梁简文帝萧纲的庄陵,这四个挨在一起,赶时间的朋友可以只来这里。
梁武帝萧衍算是南北朝最有名的几个皇帝之一了,他的事迹我就不多说了。
之前我南京栖霞区区曾寻访了萧梁诸王的石刻,什么萧宏,萧融,萧秀,萧憺等等,都是萧衍的弟弟。
现在修陵还剩个双角天禄立着,整块石头抠出来的造型,狮子的头,老虎的身板,龙的脖子,死硬的花岗岩被雕出了皮肉的弹性。
刻意放大的头颅配上抻长的脖颈,抬眼望天的姿势往那一摆,天然就带着睥睨众生的压迫感。
除了以上这些,丹阳城区里其实还零零散散的藏着人文遗迹。[灵光一闪]
穿过人民广场来到城河路口,总前委旧址的灰墙上还留着解放战争的硝烟味,邓小平、陈毅在这指挥了解放上海的最后战役,现在被改造成了纪念馆。
隔着几百米就是华东财经委员会旧址,这是总前委下属的华东地区金融管理机构。
说白了就是当年的华东区人民银行总行,走进院子还是当年的办公格局,收发电报的桌子没挪过地方。
沿着城河路往前走还有三吕故居。
“三吕”指的是丹阳吕氏一门的三位大师—画家吕凤子,佛学大师吕澂、语言学家吕叔湘。
三吕前面就是人民公园,公园内有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的铜钟。
这口6000斤重的大钟本该在城西普宁寺敲晨钟暮鼓,历史长河里寺庙走丢了,现在只剩下它蹲在公园里做安静的文物。
钟钮上的蒲牢兽还是千年不改倔脾气,龙爪死命抠着青铜。
据说它是龙的第四子,母亲是蛤蟆,据说蒲牢生性好鸣叫,于是被量才安置,铸于钟顶。
对了,江苏还有四大铜钟的说法。[思考]
分别是丹阳唐代铜钟、淮安金代铜钟、泰州南唐铜钟、南京明代铜钟,其中丹阳铜钟资历最老,所以江湖上称它为“江苏第一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