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陕西农村网-陕西农村报】
巍巍秦岭,诗道终南;泱泱中华,心意长安。9月14日晚,2025“诗意·秦岭”主题文化活动在翠华山脚下精彩上演,现场以秦岭和山水田园为实景,带领观众在“唐诗之都”中穿越时空,尽赏唐诗之美,让千年前的“唐诗之花”绽放在秦岭脚下。秦岭独特的生态魅力和简约、庄重、大气的文化内涵,在光影交错间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翠华山脚下,演员们身着华服,将千古名篇的“诞生”时刻娓娓道来。2025“诗意·秦岭”主题文化活动在这里盛大举行,以秦岭山水为实景舞台,为观众打造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唐诗视听盛宴。
活动融合了经典讲解、歌舞情景、对诗诵诗、民乐演奏等多种形式。当李白《清平调》的旋律响起时,仿佛让人窥见了长安宫廷的雍容华贵,而创新演绎的《使至塞上》又将观众带入了苍茫雄浑的边塞风光……
巍巍秦岭,诗道终南;泱泱中华,心意长安。2025“诗意·秦岭”主题文化活动旨在坚持生态与人文价值互促共融以及生态、发展、文化三位一体,做好秦岭北麓(西安段)生态和人文价值的深度保护、挖掘和利用,弘扬秦岭文化,推动秦岭人文价值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具体举措和实际成果。
此次活动由中共西安市委、西安市人民政府主办,西安市挖掘秦岭北麓生态和人文价值工作专班办公室、中共西安市委宣传部、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局(市林业局)、中共长安区委、长安区人民政府承办。
活动以秦岭为魂、唐诗为脉,融合自然生态与人文精神,通过经典唐诗的当代解读、全新演绎与创新表达,打造了一场“触摸秦岭山水、对话千年文脉”的视听盛宴,宣传西安市打造“唐诗之都”的重要意义、工作部署及举措进展,讲好秦岭故事、唐诗故事和西安故事。
据了解,此次活动将秦岭、长安、唐诗作为一个文化整体进行通盘考虑,分为“诗从长安来”“唐诗之美”“我爱唐诗”“唐诗颂歌”以及“意向千秋去”,通过唐诗讲解、歌舞情景、对诗诵诗、民乐流行、秦腔秦歌等多种文艺形式,共同彰显唐诗文化。
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而长安则是唐朝这一辉煌时代的绝对中心。据统计,在《全唐诗》收录的诗人中,有超过三分之二的人曾在长安生活或游历过,他们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李白《清平调》中的诗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描写的是长安宫廷的景象;杜甫《丽人行》中的诗句“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则生动描绘了长安曲江池的繁华盛景。这些诗作不仅奠定了唐诗的艺术高度,还将长安永远镌刻在中国文学史上。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首唐诗。”互动环节更是将节目推向高潮,以唐诗名句接诵的形式,展现了唐诗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强大的生命力。与此同时,节目创新演绎的《使至塞上》,则将观众带入塞外狂沙的世界,共同领略意境雄浑的边塞风光,激起心中永远炽热的家国情怀。节目最后,随着艺术家们激情澎湃地共同演唱《将进酒》,观众与诗人之间产生了心灵上的互动。在热烈的气氛中,此次活动落下帷幕。
据悉,西安市将重点以沿山6个区县为主体,以环山旅游公路为主轴,整合区域内的文物遗址、民俗古镇、重点景区等,打造兼具保护传承利用、公共服务、旅游观光等多种功能的秦岭终南山文化公园,使之成为中华民族精神传承发展的重要支点、彰显中华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增进对外人文交流的重要平台。同时,西安市将高标准组织实施“诗意·秦岭”“非遗·秦岭”“秦腔·秦岭”等主题文化活动,努力讲好秦岭故事,推动秦岭北麓生态和人文价值的创新性发掘、创造性转化。
西安市已正式启动打造“唐诗之都”计划,推动唐诗文化与市民日常生活深度融合,并与文旅产业协同发展,形成具有广泛影响力和强劲冲击力的优秀传统文化标识,一步步把“诗与远方皆在长安”的愿景嵌入现实。
(记者 胡小宁)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