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村最大的优点就是年轻人没有外流,不出村就可以挣到钱。”站在村史馆今昔对比图旁,平西梁村党支部书记李桂琴骄傲地说,“我们尝到了旅游的甜头,村民70%的收入来自旅游业。”
新疆乌鲁木齐市乌鲁木齐县水西沟镇平西梁村地处风景优美的南山脚下,冬季,依托新疆首家5S级滑雪场丝绸之路山地度假区发展冰雪旅游,带动周边民宿、餐饮、滑雪装备租赁等产业;夏季,变身避暑胜地,花海景观、采摘基地、露营基地、康养基地等项目全面开放。
青年牧民巴孜尔别克·阿得里的工作也随着平西梁村的旅游发展四季轮转。丝绸之路山地度假区组织村民滑雪培训,他考取了滑雪教练证,成为一名滑雪教练,妻子在度假区的美食广场经营着一家抓饭餐厅。每到夏天,巴孜尔别克·阿得里会更加忙碌,自驾带旅游团,教游客体验骑马。
依托平西梁村的旅游产业,巴孜尔别克·阿得里一家每年收入10余万元,他说:“平西梁村的发展,给周边的每个人都带来好多好处。民宿需要招聘服务人员,丝绸之路山地度假区扩建后也需要大量员工,不仅我们村的人有了工作,周边村过来上班的人也特别多。”
丝绸之路山地度假区副总经理黄河说,度假区配套服务设施不断升级完善,提供衣、食、住、滑等一站式服务,平西梁村的年轻人是度假区就业创业的主力军,从事滑雪教练、餐饮店铺、滑雪装备租赁等,60%以上来自平西梁村。
“很多人不知道,我们村以前是乌鲁木齐县最穷的村。”李桂琴说,20年前平西梁村面临“人多地薄”的困境,土地均为旱地,农业生产完全依赖自然条件,“半年种地半年闲”是村民生活的真实写照;村落基础设施极度匮乏,土坯房林立、泥巴路蜿蜒,年轻人为谋生计纷纷外出,村庄发展陷入停滞,毫无生机。李桂琴也因此外嫁。
2004年是平西梁村命运的“转折点”,丝绸之路山地度假区开发建设为村民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更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游客。发展让村民看到希望,李桂琴回到平西梁村,一干就是18年。 有商业头脑的村民尝试开办农家乐,开启乡村旅游的初步探索。2008年,平西梁村引入企业对全村进行整体改造,308户村民全部搬迁至设施完备、环境优美的新村,农家乐、滑雪场、马匹租赁等旅游项目不断涌现,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打下基础。
2018年,平西梁村两委在充分调研后,提出“整村打造民宿”的特色产业规划。面对村民对房屋租赁、产业转型的顾虑,村两委先后召开5次村民大会、15次村民代表会议,推动企业与村民签订房屋租赁合同,规模化、多元化的民宿集群逐步成型。外出村民纷纷返乡创业就业,村内涌现出民宿店主、滑雪教练、景区工作人员、民宿管家等多种职业。
从新加坡留学归国的24岁江苏姑娘谢成禹,在平西梁村开了一家名为“山前禹逅”的民宿,青瓦白墙映着远山苍翠,成了村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谢成禹曾在2020年夏天来到平西梁村度假,她说:“一来就喜欢上这里了,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只有青山叠翠环抱着村落,村民坐在院门口晒着太阳笑谈,连空气里都飘着草木的清香。”
她心里渐渐冒出个念头:“要把人生第一家民宿开在这里,开在这让人心安的新疆乡村里。”
去年8月,谢成禹学成归国,直奔平西梁村。9月中旬敲定选址,9月底拿着设计图纸动工装修。“从铲下第一锹土,到挂上‘山前禹逅’的牌子,没有哪一步是我一个人扛过来的。”谢成禹说,这民宿不是她一个人的作品,是平西梁村用诚意“托”起来的。
开业那天,村里“大山小舍”的负责人石大珊送来一盆多肉植物,笑着说:“咱们村的民宿受欢迎得很,你要是有想法,咱也能聊聊经验,一起把村里的民宿做得更火。”
谢成禹常去村里其他60家民宿串门,尤其爱往“大山小舍”跑,她记着村里的民宿前辈说的“民宿要暖,得让客人像回家”,也想着把留学时见过的设计巧思融进去。
“山前禹逅”民宿共有两名员工——25岁的咖啡师伊丽姆努尔和民宿管家合然。伊丽姆努尔来自和田,合然来自水西沟镇东梁村,他们都循着招聘广告而来。合然说:“对村民来说,民宿管家是个新职业,我喜欢这里优美现代的环境。”
最近,谢成禹正在和对面的民居洽谈,准备打造她在平西梁村的第二间民宿。
来源:中国青年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