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靓”起来
——看第五届湖南省旅发大会如何走进百姓生活
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 苏明珠
今天,第五届湖南省旅发大会在怀化正式拉开帷幕。一段时间以来,不少文旅地标已经提前开启“打卡时刻”,广大市民群众抢先一步,早早奔赴天问岛、榆树湾等景点,饱眼福、逛个够。
从文旅盛事到全民“打卡”,这还只是冰山一角。借着省旅发大会的东风,怀化在便民、利民、惠民上下足功夫,街头巷尾、日常生活中出现了许多贴心的“惊喜”。
如何通过“办一个会”,实现“兴一座城”,最终“惠一方人”,这无疑是怀化此次承办省旅发大会的重要落脚点。
“从窄马路变成宽大道”
——城市“动脉”不断畅通
秋意渐浓。清早的阳光柔和不少,晨风中略带丝凉意。
今年84岁的曾正云是地地道道的老怀化人。这天,他又和往常一样,散步到红星桥涵洞,看上一眼施工进度。
回想起以前的涵洞,他感触颇深,“从坑洼的黄土路,走起来一脚泥一脚土。2005年铺上水泥路时,街坊们高兴得像过年,觉得日子都顺当了不少。如今看着它又要变样,心里盼着这路能越走越宽、早日通车!”
(9月4日,航拍蓝天白云下改造完成的怀化主城区迎丰西路太平桥至湖天桥段。 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 潘雨 摄)
走过大半生,曾正云感慨,迎来旅发大会的怀化城,一条条断头路打通,一个个拥堵点变通畅,通达程度的不断升级,也让市民的出行体验更好了。
旅发大会迎客来,最先替这座城市向客人递上“名片”的,就是全新的道路。
在鹤城区铁北路,72岁的胡红霞居住了40余年,曾让她愁眉不展的“堵心路”,如今已是新铺沥青平整、地标线醒目的“顺心路”。
“施工队撤离时,大家自发守护新路面,这路暖了人心。”她的感慨,道出了当地3000多户居民的共同心声。
打通“主动脉”,畅通“微循环”。城市道路高效快捷安全的背后,是人民群众出行的“幸福指数”的不断刷新。
迎丰公园与怀化植物博物园,直线不过百米,一直以来都被焦柳铁路无情切割,市民往返两园,一度不得不绕行2.5公里,更有冒险翻越铁路护栏者,险象环生。
为了消除安全隐患,方便市民群众出行,一道跨越铁路的钢箱梁天桥应运而生——桥宽5米,长54.6米,桥下确保8米铁路通行净高,两侧还预留无障碍电梯空间。
“等完全通行了,我们就可以直接穿过天桥到迎丰公园遛弯儿,既舒服又安全。”9月9日,市民张琦看着眼前架设好的半幅天桥,开心地说。
流动的城市“动脉”里,载着通达四方的要义,亦藏着生活更美好的期许。
今年76岁的张平宽是原怀化县委宣传部新闻宣传干事。在他视若珍宝的旧相册里,保存着一张早已泛黄的照片。
照片上是刚通车不久的迎丰路,低矮的砖瓦房对向而立,间或几间简陋的码头棚屋在舞水河边稀稀立着,湖天片区还是一片长满茅草的丘岗。
而如今,笔直平坦的迎丰路车道越修越多、道路越来越宽,两头连接着市中心和眼下最火热的景点榆树湾、东盟集、天问岛,俨然已是城市中一条纵贯东西的风景线、活力线。
“这里待了50多年,这样的变化,真是头一回见!”张平宽指着手上的照片,忍不住红着眼框,他说,“怀化不是突然变美的。它从田埂子变成高楼,从窄马路变成宽大道,是扎扎实实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从出去玩到在家门口玩”
——城市“颜值”持续提升
眼下,修葺一新的东盟集是怀化市民最爱去的地方。一入夜,灯火通明,流光溢彩,好不热闹。
(㵲水侧畔的东盟集,在绿意掩映上,风情十足。 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 潘雨 摄)
“你看这满街的东南亚风情小楼和这来来往往的游客,谁能想到这儿以前是荒山荒地?”68岁的梁亨友,这位鹤城区河西街道李公湾村的老村支书,站在街头不禁感慨:“真是做梦都不敢想!”
生于斯长于斯,梁亨友见证着这片土地从冷清村落跃升为网红景区的巨变。1996年至2000年担任村支书期间,他记忆中的这里还只是菜地与油茶林交错之地。“曾经这里交通不方便,村民出入靠渡船,挑菜赶集都得起早摸黑。”
“陆港大桥建成前,这边路面窄也经常破损,路灯没有几盏,基础设施不完善。”梁亨友坦言:“陆港大桥建成了后,虽然发展了建房了,但也很冷清,少有人来。”
随着第五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的筹备号角吹响,这片土地仿佛被按下了“加速键”——陆港大桥华灯璀璨,道路拓宽平整,绿化与路灯点缀其间,环境卫生大幅提升。
“河西越来越好看了!现在每天来这吃夜宵、看夜景的游客特别多,连带着我们的收入也比以前多了三成。”商家莫婷婷一边整理货物一边笑着说,“小商贩也能蹭上旅发大会的‘流量’了。”
旅发大会的魅力,不只在于文旅本身。
一场成功的文旅盛会,是展示怀化城市形象、城市历史和文化的一扇窗口;也是怀化抓住机会、乘势而上,改善基础设施和生活品质,给市民群众带来福祉的一次契机。
沿河路上,曾经的荒芜和贫瘠早已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座重要的文化新地标和城市会客厅——怀化市图书馆、博物馆。
(怀化市图博馆大气美观,功能也更加科技化、智慧化。 图片来源新华社)
走进馆内,大厅正中间的《凤起高庙 福地怀化》主题浮雕精美绝伦。浮雕以雪峰山、沅水为架构,勾连起怀化从高庙文化到“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历史脉络。
商代豕形铜尊、元青花牡丹水藻双鱼纹折沿盘和凤鸟纹铜“戈”卣等3件文物重器,肩负“重任”,从湖南省博物院来到怀化市图博馆“出差”,也给了怀化市民在家门口就能“大饱眼福”的好机会。
“原来我们怀化藏着这么多宝贝,太震撼了。”一位市民在参观完图博馆后表示,和老馆相比,怀化市图博馆不仅面积大多了,文物也丰富了,更值得好好逛一回。
书香之外,更有花香。静坐之余,不忘运动。
在城南体育公园,森林栈道与登山步道依山就势,极目远眺栾树花开,眼前的露天网球场,室内篮球馆、羽毛球馆等运动场馆初具雏形。
今年以来,怀化全力推进“体育+”改造升级,因地制宜打造居民“便捷健身圈”。市体育中心、市人民体育公园和城南体育公园“三园鼎立”,广大市民家门口的体育休闲场所越来越多。
(提质改造后的市体育中心,在城市中焕发新的活力。 杨志东 摄)
“螺蛳壳里做细活”,“金角银边”堪大用。怀化还新建华美小游园、黄花坪小游园、三线桥小游园、湖南医药学院小游园、平安口袋公园等10余个精品小游园和口袋公园,提升了城市颜值,更为城市带来了勃勃生机。
“出去玩?不如在家门口玩!”绿荫下,年轻女性李晓欣不停点着手机上刚刚拍好的“打卡照”,笑着告诉记者,“现在家门口也能‘出片’!”
“从幸福到更幸福”
——居民“体验”真实可感
杨靖江住在鹤城区盈口街道仙人桥社区怀化电厂家属区。得益于老旧小区改造,让这里的篮球场得以重新整修,还一度成为了鹤城区村BA的比赛场地。
今年,怀化将包括电厂家属区在内的33个老旧小区改造纳入重点民生实事,从挡土墙修复到雨污分流,从路灯更新到绿化提升,每项工程都精准对接群众“急难愁盼”。
杨靖江说,现在他每天清晨和邻居一起穿过焕然一新的小区,顺着新修好的沅河路,沿着舞水河风光带散步。晚上还能看篮球赛,生活多姿多彩。
在怀化,办会惠民,绝不是说说而已。惠民,惠的是方方面面,惠的是彻彻底底。
站在人来人往的万达广场门口,一座全新的智慧公交驿站吸引着记者眼球。流线型的顶部遮阳棚搭配长椅,让群众候车更凉爽舒适。“零污水”排放的智慧公厕和无线充电装置,使站台科技感满满,还解决了市民游客在出行中如厕、手机充电等“燃眉之急”。
“智慧公交驿站不仅融合了便民服务等多重场景,还将实现设施运行全流程智能化管理,为公交调度提供数据支持,提升公共交通效率。”中茂绿城总经理杨艳林向记者介绍,怀化智慧公交驿站的应用,让惠民从满足基本需求到提供舒适体验提质升级。
今年80岁的贺庆元对于眼前的智慧公交驿站赞不绝口,“很多大城市都没有这么漂亮的站台,党和政府替我们老百姓想得太周到了!”
如今的怀化,“面子”靓,“里子”实,“方便”之事更方便。
四方田大桥的智慧公厕里,电子屏实时显示厕位使用情况,中央空调与除臭系统营造着舒适环境,母婴室、无障碍设施一应俱全。管理员杨素云常被游客夸赞,“比家里还贴心!”
(万达广场门口的智慧公交驿站,为群众提供舒适体验。 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 潘雨 摄)
自今年7月起,怀化对170座公厕进行“迭代升级”,从普通厕所到“智慧驿站”,从“将就用”到“舒心用”,背后是城市治理理念的跃升。
硬件“新”,软件更要“新”。怀化着力提供“懂你”的贴心服务,比如升级“一码游福地怀化”智慧平台、完善“快进慢游深体验”交通体系、实施“游客满意在怀化”行动,切实回应游客需求。这些软件的提质升级,提升了怀化的吸引力与美誉度,为城市注入了新鲜的气息和温暖的灵魂。
让细节更细,让短板变长。城市日新月异,也带动了全民参与的热情,让怀化也吹起了文明新风。
城北街道作为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城区,承载了几代怀化人的集体记忆。该街道引导群众积极参与,联合企业、铁路部门通过一系列“微改造、微调整、微优化”,推动老城区焕发新活力、展现新面貌。
( 城北街道的墙画在阳光下变身“吸睛”密码,成为深受市民喜爱的“网红”打卡点。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 补秀梅 摄)
城北街道的老墙上,二十多幅新绘的墙画在阳光下变身城市“吸睛”密码,唤醒了老城区的记忆,成为深受市民喜爱的“网红”打卡点。
在该街道的桥头村小区,居民们手持扫帚清扫楼道杂物,还为不起眼的井盖绘制山水、民俗图案,让周边的一点一滴都俏皮灵动起来。
“旅发大会是咱怀化的大事,把家门口收拾漂亮,就是对盛会最好的迎接。”参与改造的居民王彩霞笑着说,如今邻里齐心扮家,小区凝聚力也更强了。
从老人到孩童,从干部到群众,人人都当“东道主”,每个人都在为城市的成长添砖加瓦。
办会是契机,惠民是目标。
在筹备第五届湖南省旅发大会的这些日子以来,我们总不禁思考,她将在人们心头留下怎样的印记?
眼下,惠民之计长存心间,盛会之约久经岁月。我们终于得到答案——原来,惠民的“春风”,早已吹进了这座城市的肌理。
这里是“福地怀化”,更是懂你、为你、与你共生长的家园。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