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棉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大渡河中游,东邻汉源县、甘洛县,南接越西县、冕宁县,西交九龙县、康定市,北连泸定县。石棉县处于雅安市与凉山州、甘孜州交汇地带,是内地通往云南、西藏等民族地区的重要通道和过渡地带,素有“民族走廊”之称。全市现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44个,其中5A级旅游景区1个(碧峰峡)、4A级旅游景区21个、3A级旅游景区22个。2025年,雅安新增王岗坪4A级景区1个,云台山、跃华茶庄、开善寺博物馆、川西药谷·禾茂田园、红豆相思谷3A级景区6个。#四川#
历史沿革
石棉县于1951年6月划汉源县第四区、越西县第五区及冕宁县拖乌区之栗子坪而建石棉县。今石棉县境域在先秦时为西南邛、笮少数民族聚居地,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武帝开发西南夷置沈黎郡,今县境属沈黎郡领耗牛县而辖。从西汉到南北朝,郡名虽有变动,但仍属沈黎郡,隋朝废郡设沈黎县今境域属之,唐代属黎州,至德年间(756-757年)南诏阁罗凤附吐蕾,夺取了唐朝西州等地进据大渡河南岸。北岸宋元时期属汉源县,明属黎州长官司,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降为黎州千户所直隶四川都司,清属清溪县大田土司,道光中废土司设顺河乡,民国为汉源县美罗乡,丰乐乡,1949年后为汉源县第四区。南岸朱属大理地方政权的勿邓部,元属罗罗司建昌路邛部州,明属四川行都司越西卫邛部州,清属越西厅松林地土司,1928年废土司为越西县安顺乡、回隆乡及西康边务处拖乌行政指导区栗子坪,1949年后为越西县属第五区及冕宁县拖乌区栗子坪。1952年5月,经政务院批准,建立了石棉县。石棉是一种具有耐摩擦、耐热、抗腐蚀、隔音和质轻等特征的材料,石棉县因当地盛产石棉矿而得名。石棉建县时属西康省雅安专区,1955年西康省撤销划入四川省,属雅安地区管辖。1954年8月将田湾乡6户31人、30亩土地划归泸定县,1956年1月将王岗坪由汉源县划归石棉县,县境域至此固定。1981年,改雅安专区为雅安地区,石棉县属雅安地区。1986年经省政府批准享受少数民族县待遇。2000年,雅安地区撤地设市,石棉县直属雅安市。
行政区划
1951年12月向中央申报3区13乡。
第一区:区政府驻美罗场,辖美罗、宰羊、迎政(将八牌乡改名)、安乐、太平5乡;第二区:区政府驻农场,辖农场、迥隆、永和(纳耳坝乡改名)3乡;第三区:区政府驻安顺,辖安顺、安靖、先锋、新民、田湾5乡。
1952年4月调整为5区20乡。
将原隆乡地析置为4乡,从原第二区(农场区)中析出置第二区。原第二区易名为第一区,将纳耳坝乡更名为永和乡,析出其部分地区置白马乡。原第三区不变。析出新民、田湾置第四区。将先锋乡部分地域析出置新乐乡,属第三区。将田湾乡分为田湾、草科2乡。安靖乡划出部分地区置挖角乡,属第四区。安靖乡属第三区。由于草科乡未开展土改,置乡不设乡政府,设田草联合办事处于田湾场,与田湾乡合署办公。
此前,乡下仍沿保甲制,不设保、甲长,以农民协会主席执行保、甲公务。土地改革完成后,废除封建保甲制度,建立乡人民政权。
1952年8月,将5区20乡撤并为4区18乡。撤销前第一区并人前第二区。撤白马乡并人永和乡,撤联合乡并人迥隆乡,将栗子坪乡建为栗子坪彝族自治乡,新乐乡改名为蟹螺乡。原二、三、四、五区依次改为一、二、三、四区,辖乡不变。
1956年4月改划为3区16乡。
撤安顺的第二区并入第一区,撤安靖乡并入农场,撤太平乡并人安乐乡。将以数列名变更为以区驻地命名,区为县人委派出机构。
此时期乡下辖村,农业合作化时期曾改名为管理区,撤销村建制。
1958年10月公社化,实行政社合一,区建制不变。将16乡并为13个人民公社,先锋乡并入安顺人民公社,宰羊乡并入美罗人民公社,擦罗乡并人迥隆人民公社,栗子坪彝族自治乡改名为栗子坪人民公社。
1959年7月恢复宰羊人民公社和擦罗人民公社。全县设3区15人民公社。
1962年5月恢复先锋人民公社。全县辖3区16个公社,直至1967年1月25日。
人民公社时期,将公社下管理区改为生产大队,下再设生产小队。
1967年1月25日以后,“文大”使各级政权瘫痪,有些人民公社易名,生产大队、小队易名不久即恢复原名,生产小队以数序命名。1967年4月3日~1968年4月4日成立石棉县生产委员会。4月5日~10月28日改名为石棉县生产指挥部,人民公社相应成立生产委员会、生产指挥部。1968年10月28日,四川省革命委员会批准建立“三结合”的石棉县革命委员会。1969年2月撤销区派出机构,人民公社仍为16个,设各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生产大队、生产小队设革命领导小组。
1978年9月划农场公社部分大队置城关镇,行政区划为16个乡、1个镇。
1981年4月地名普查时将安乐公社复易名为丰乐,实为恢复原名,城关镇易名为新棉镇,大队、小队有的也相应易名。1981年3月23日石棉县革命委员会改为石棉县人民政府后,1984年3月取消人民公社建制,恢复乡镇建制。经省政府批准成立5个民族乡。1985年,省政府批准成立4个民族乡。1987年又成立1个民族乡。至此石棉县行政区划为1镇、6乡、10民族乡。民族乡中有彝族乡5个、藏族乡3个、彝族藏族乡1个、藏族彝族乡1个。全县各乡辖96村、543村民小组、2居民委员会、15居民小组。
1986年底,全县区划为1镇7乡9民族乡,2个居民委员会,9个居民小组;96个行政村,539个村民小组。
1987年,全县区划为1镇6乡10民族乡,民族乡中有栗子坪、擦罗、回隆、安顺、田湾5个彝族乡,先锋、蟹螺、草科3个藏族乡,挖角彝族藏族乡,新民藏族彝族乡。
2000年底,全县辖1镇6乡10民族乡,4个居民委员会,21个居民小组;95个行政村,515个村民小组。
2019年12月18日,行政机构调整改革后,撤销棉城街道、新棉镇,设立新棉街道,以原棉城街道、新棉镇的行政区域为新棉街道的行政区域,新棉街道办事处驻老街社区滨河路四段851号(原棉城街道办事处驻地);撤销安顺彝族乡、先锋藏族乡,设立安顺场镇,以原安顺彝族乡、先锋藏族乡的行政区域为安顺场镇的行政区域,安顺场镇人民政府驻安顺村三组66号(原安顺彝族乡人民政府驻地);撤销回隆彝族乡、擦罗彝族乡,设立回隆镇,以原回隆彝族乡、擦罗彝族乡的行政区域为回隆镇的行政区域,回隆镇人民政府驻叶坪村二组126号(原回隆彝族乡人民政府驻地);撤销美罗乡、宰羊乡,设立美罗镇,以原美罗乡、宰羊乡的行政区域为美罗镇的行政区域,美罗镇人民政府驻方元村五组126号(原美罗乡人民政府驻地);撤销挖角彝族藏族乡、田湾彝族乡,设立王岗坪彝族藏族乡,以原挖角彝族藏族乡、田湾彝族乡的行政区域为王岗坪彝族藏族乡的行政区域,王岗坪彝族藏族乡人民政府驻挖角村四组68号(原挖角彝族藏族乡人民政府驻地);保留永和乡、迎政乡、丰乐乡、蟹螺藏族乡、新民藏族彝族乡、草科藏族乡和栗子坪彝族乡。至此,县境相对固定。
2023年,全县辖1街道3镇8乡(含5个少数民族乡),51个村,10个居民委员会,284个村民小组、64个居民小组。
2025年石棉县辖1个街道、3个镇、8个乡。新棉街道、回隆镇、美罗镇、安顺场镇、蟹螺藏族乡、永和乡、栗子坪彝族乡、迎政乡、丰乐乡、新民藏族彝族乡、草科藏族乡、王岗坪彝族藏族乡
大美四川欢迎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