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中国首艘悬挂五星红旗的豪华邮轮“招商伊敦” 号稳稳靠泊山东港口青岛邮轮母港,本年度最大美洲入境旅游团随之正式登岸。值得关注的是,作为青岛首艘“过夜停靠”的访问港邮轮,游客将拥有充裕时间深度体验齐鲁文化,为国际人文交流架起海上桥梁。
硬核实力筑基,从“港口停靠”到“产业枢纽”
此次顺利接泊,背后是山东港口邮轮产业的系统性突破。近年来,青岛邮轮母港持续升级软硬件设施,优化泊位布局与通关动线,可满足各类大型邮轮的靠泊与保障需求。2025年1—8月,青岛邮轮母港接待邮轮32航次、出入港旅客5.1万人次,同比分别激增52%和68%,先后实现国产大邮轮首泊、双邮轮同靠等四项突破,产业复苏势头领跑全国。
服务温度护航,从“匆匆过客”变“深度体验者”
“龙舞起来的瞬间太震撼了,感觉一下子掉进中国节日的热闹里!”来自多伦多的游客苏珊刚踏入青岛邮轮母港大厅,就被眼前的景象吸引。青岛沙滩音乐会艺术中心青岛武术健身鞭研究会舞龙队身着统一红装登场,十余面绘有金龙纹样的长旗在队员手中上下翻飞,旗帜上“青岛”二字醒目鲜亮。队员们配合默契,时而让龙旗如海浪般翻涌,时而组成“迎客”造型,背景大屏同步播放着火红的中国传统纹样,与动态的龙舞交相辉映,瞬间点燃现场气氛。不少美洲游客忍不住跟着鼓点拍手,还有人兴奋地凑近舞龙队伍,用手机记录这热闹又充满东方韵味的场景。
一旁的古筝演奏区,乐手指尖流转间,《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等经典曲目悠悠传出,与龙舞的热烈形成“动静相宜”的美感;身着汉服的表演者则迈着典雅步子穿梭在人群中,广袖飘飘、襦裙曳地,引得游客纷纷上前体验、合影,“像从古画里走出来一样!”一位美国游客笑着说。
与此同时,候船大厅里还集结了非遗类、文化类、传统特色美食、港口文创等23家商户,共同打造沉浸式市集。瑞蚨祥的展台上,丝绸制成的蝴蝶饰品流光溢彩,摊主指着展品介绍“这是传承自孟洛川先生的工艺”;旁边摊位上,印着“招商伊敦”号轮廓的金属徽章、戴着船型小帽的毛绒企鹅玩偶被游客捧在手中,“能把邮轮记忆带回家,太有意义了!”游客笑着感慨。美食区里,高粱饴在竹篮中堆成小山,商户递上小块饴糖供游客品尝,胶东花馍则以老虎、花卉等鲜活造型引来阵阵惊叹。
优质服务不止于文化盛宴。青岛邮轮母港推行“一船一策”保障方案,背后更是山东港口人对“即时响应”的极致践行。面对邮轮旅行大众化后乘客对服务时效“分秒必争”的期待,9月16日凌晨四点,专项保障部门已灯火通明,紧盯口岸沟通、实时播报“招商伊敦”号动态;清晨七点半,工作人员顶风冒雨上岗,提前调试登船梯、布置引导标识。从靠泊到离港,团队30小时不间断值守,高效完成1500人次的上下船保障。而货币兑换、免税购物、健康小屋等配套一应俱全,“微笑服务团队”对老弱旅客的重点帮扶,正是这份硬核坚守中最温暖的注脚。
针对国际游客需求,山东港口联合旅行社定制了“经典地标+网红打卡”多元岸上游线路,将栈桥、八大关等城市名片与新晋文旅场景串联,推动邮轮旅游从“过境消费”向“深度体验”升级。
此次“招商伊敦”号靠泊,既是山东港口邮轮发展集团“邮轮+文旅”融合发展模式的成功实践,更成为青岛邮轮母港接待能力与产业能级的生动印证。未来,邮轮发展集团将持续升级邮轮母港设施与接待体系,深耕“入境体验+在地文化”核心优势,为中国邮轮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山港样本”。
(大众新闻记者 陈景郁 通讯员 李洪霞)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