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山西·忻州”文化旅游宣传推广活动精彩频出
黄河新闻网忻州讯(记者付秋杰)9月12日晚,黄河岸畔、长城脚下,2025年“山西·忻州”文化旅游宣传推广活动之“非遗之夜”在偏关县关河口驿站精彩上演。来自海内外的文旅嘉宾、企业代表、文化学者及当地群众共同观看了演出。
当晚,以“长城两边是故乡·首御文化看偏关”为主题,以“印记”“守望”“筑梦”三大篇章为主线,荟萃鼓乐、民歌、二人台、文化情景剧、相声、戏曲、舞蹈、民俗等多个非遗节目,全景呈现了偏关“三绿”战略下的生态之美、文化之厚、产业之兴。
八分钟“穿越”四百年 文化情景剧《雄关长歌》催泪上演
原创文化情景剧《雄关长歌》精彩上演。剧情以文化学者、旅行者的视角切入,当她在长城自拍打卡时突然“穿越”——明代抗倭名将、蓟辽总督万世德率先从红色光区“破壁”而来—“石墙无言,却记得每一个守关人的体温”,精彩台词瞬间把观众拉回400年前。接着枪声响起,27岁抗日县长梁雷昂首登场,“就凭这城墙里浇铸了六百年的偏关骨血!”铿锵的誓言让台下掌声雷动。沙尘呼啸,50年代造林模范李二成走出,“长城是防外患,树林是防风沙,都是守护家园”的朴实话语,又让不少人泪光闪动。
“三个人物、三个光区、三条时间轴,却用‘忠、勇、韧’的精神主线把偏关的千年文脉一次性托举到观众面前。”该节目创作者介绍,舞台以关河口实景为幕,长城、黄河、绿海三维灯光随剧情实时变幻,“我们让长城砖石当‘演员’,让黄河涛声做‘伴奏’,让非遗故事可视、可触、可共情。”
当三位英雄齐声喊出“长城两边是故乡”时,现场观众集体鼓掌,将气氛推向高潮。“看山看水看偏关,原来最重要的是‘看精神’!”来自北京的周女士散场后仍激动不已,“10分钟让我对偏关有了全新的认识——她不仅不仅拥有丰富的非遗技艺,更有流淌在血脉里的骨气。”
非遗与时尚碰撞 传统项目“活起来”
晚会以“非遗+艺术”手段,将二人台《五哥放羊》、漫翰调、呼麦、马头琴合奏融合表演的《黄河岸畔歌声飞》、古诵雅曲《偏关赋》等国家级、省级非遗搬上了舞台。相声《人说山西好风光》现场“砸挂”,观众笑声不断。国家一级演员贾豪芬从观众席开嗓,戏曲串烧《谁说女子不如男》《女驸马》《甘洒热血写春秋》引得现场观众一同合唱。而原创歌曲《偏关不偏》不仅唱出了千年边关的豪情与大河人家的乡愁,唱出了从“偏僻”到“不偏”的时代蝶变,更唱出游子与故乡双向奔赴的深情回响。
“舌尖非遗”首秀 三天吸金178万元
演出现场的原创歌舞《偏关味道》,在年轻的歌手演绎下,无疑是偏关羊肉、糜子酸粥等多款地标美食小吃的集中亮相。据悉,就在上月刚落幕的晋陕蒙“舌尖上的非遗”厨艺大赛,来自三地的厨师同台竞技,3天引流游客1.5万人/次,直接拉动文旅消费178.78万元,成为山西“非遗+美食”融合新样板。
篝火烟火压轴 偏关发出“慢生活”邀约
在国家一级演员于璐佳、任晋燕等联袂献唱的《再一次出发》中,当晚的非遗表演圆满落幕。随后,现场举行了浓情满满的篝火及烟火秀,灯火辉映中,把偏关这座“北方桃花源”的夜色装点得格外迷人。
近年来,偏关县依托长城与黄河的独特资源,大力实施“三绿”战略,推动绿色农业、绿色能源、绿色文旅融合发展。绿色能源装机容量超214万千瓦,入选国家低碳示范项目;老牛湾景区争创国家5A级,打造全域旅游新格局。同时,持续擦亮“中华长城古堡第一县”品牌,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建设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该县下一步将紧扣“绿色生态、绿色能源、绿色文旅”三绿战略,持续擦亮“中华长城古堡第一县”“中国糜子之乡”金字招牌,努力把偏关建设成为京津冀晋陕蒙重要康养目的地和“中国慢生活体验示范区”,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奋力书写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付秋杰、贾福定/摄)
主持人孟珂、常江
开场舞《河山鼓韵》
歌曲《大黄河》演唱:高见
民歌联唱《五哥放羊》表演:范瑞英、李根、裴吉荣、刘翠仙、张耀、王艳芳
古诵雅曲《偏关赋》(原创)表演:陈建强
古诵雅曲《偏关赋》(原创)表演:刘娜
古诵雅曲《偏关赋》(原创)表演:董学非
舞蹈《美稷国里尽朝晖》
歌曲《偏关不偏》(原创)演唱:高昕昱、姚卫军
文化情景剧《雄关长歌》(原创)表演:武佳琪、赵杰、王晗宇、惠鑫
漫瀚调《黄河岸畔歌声飞》表演:艺灵艺术团
歌舞《在希望的田野上》表演:李艺丹
相声《人说山西好风光》表演:弓瑞、耿麟
民俗歌舞《看山看水看偏关》(原创)表演:刘晓凯、张景涛
情景歌舞《偏关味道》(原创)表演:苗锦彦、温宇阳、吴沛君
戏曲串烧《谁说女子不如男》《女驸马》《甘洒热血写春秋》表演:贾豪芬
歌舞《再一次出发》表演:任晋燕、于璐嘉、张鹏、梁海斐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