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山西之行的第一站便是忻州古城。忻州古城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始建于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距今已有近1800年的历史,素有“晋北锁钥”之称,又因文风昌盛而有“文 集九原、雅出秀容”之誉,是晋北政治、文化中心和商品集散重镇。






如今的忻州古城不但免门票,在东西南北4门外,均有免费的停车场,自驾出行很是方便。
我们住宿在南城门外一民宿,院子里有一棵粗壮的枣树,枝繁叶茂,果实累累。
休息片刻,我们急不可待的出发古城,从民宿步行至南城门大约7.8分钟。很快,一片宏伟的建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灰色的城墙高大雄伟,城楼高耸,巍峨壮观。
南城门楼,原建于明万历年间(1596年-1598年),城门为拱券顶式门洞,门额刻书“景贤门”。入城门,便是翁城,举目四望,城墙高耸,一座二层三重檐歇山顶木构建筑巍峨耸立,南面额上书“三关总要”,寓意忻州古城为长城“外三关”(雁门关、宁武关、偏头关)的掌控之地。北面额上书“诚鼎春秋”,寓意忻州有“春秋大义、诚信如鼎”之品节。





经过历代修缮,如今的忻州古城东西南北, 四面城墙,四座城门,各有瓮城,瓮城各有门,形成“四面城墙八座门”的格局,为此, 南北大街上专门修了“八座门”这一特色建筑,予以纪念。 昔日作为军事屏障的城墙,今朝也是一组建筑艺术品。


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我们率先来到了秀容书院。秀容书院创建于清代乾隆四十年(1775年),距今已有250年历史。书院建成后,取代了忻州儒学,成为当时忻州的最高学府,是山西省唯一一处保存完好且仍具有教育功能的书院。



书院博物馆,收藏了历代先贤典籍与墨宝,更有珍贵的北朝壁画,北魏石刻,全面展示了忻州古城、秀容书院的历史文化。


书院随地势而建,自东向西,阶梯式布局,分上院、中院、下院三个院落,总占地面积约45亩。
书山有径,学海无涯。踏着青石台阶一步步往上,仰望鲤跃龙门的壁画,触摸着光滑如玉的石刻,我仿佛踩上了与几百年前书院学子前行的步伐,山势越来越高,学识越来越多,眼界越来越宽。步步登高,前程通达藏在书院的每一个台阶,每一块青砖中。






登上秀容书院的八角楼远眺,城墙巍峨 ,飞檐翘角的建筑亲吻着蓝天白云,书院掩映在绿树丛中,千年的忻州古城与现代化的建筑,相映成彰。我仿佛看到了学子们在此胸怀丘壑,指点江山的场景。突然明白:古城的心脏在这里,正所谓“城外山河奔眼底,楼中书卷静无言”。无数的文人学士从这里走出,千年文化源远流长。



然而,忻州古城不仅仅有书香的“静”,更多的是市井“闹”。漫步古城,恍若步入一场永不散场的人间盛会。小巷里人流如梭,香气蒸腾,凉粉的酸辣与枣糕的香甜 ,石头饼的焦香与猪蹄的醇厚在空气中混合,排起的长队是对传统味道最直接的投票。




关帝庙的木门已是斑斑驳驳 ,门楣上斗拱陈旧,彩绘活灵活现,庙内香火袅袅,门前的戏台上,锣鼓喧天 ,古老的戏曲声声回荡在上空,老少戏迷看得津津有味。


与之毗邻的商铺非遗手工艺品独树一帜,工匠埋头 专注手中的活计,心无旁骛,把喧嚣关在门外,匠心传承一代又一代。




当醋酸飘汝鼻翼,我们推门进入一茶吧,点了一杯醋八度冰淇淋 ,醋酸与冰淇淋奶香在唇齿相融,书香与茶香交织,传统与创新上演在古城的烟火气中。




财神庙、泰山庙旁,香火与买卖交织出最真实的生活图景。熙攘人群中的每一种营生,都是古老生活方式的当代延续。




当夜幕降临,古城秒变火树银花不夜天。登上北城楼,俯瞰忻州古城 ,飞檐翘角的建筑金碧辉煌,如天上宫阙落入人间。而最震撼的,莫过于打铁花表演——高温的铁水被击打向夜空,瞬间化作万千流星洒落。这稍纵即逝的绚烂,恰如古城的历史光影。以最炽热的姿态绽放,以最壮丽的方式传承。









喧嚣的小巷里,元遗山祠,门口大红灯笼高挂,昏黄的灯光里,好问先生手持书卷,正襟而坐,仿佛在低吟“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虽然已吃了不少山西小吃 ,一路逛下来,还是没忍住美食的诱惑,喝一口忻州高粱酒,品一口忻州美食,所有的疲倦一扫而光。


离去时夜已深,回望古城,灯火辉煌处,人声依旧鼎沸,古城的每一刻都是活跃的。那最动人的“人间烟火”,是千年文脉燃烧升腾的炬火。它照见了古城的前生往事,更照亮了古城今生未来之路,每一个踏入古城的人,都成了传承故事的一部分,用自己的脚步续写着永不落幕的古城诗篇。



忻州古城,不一样的人间烟火!这是我目前看到的最有活力最有温度的古城,愿千年古城,辉煌永远!
2025.8.5 忻州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