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年西那抹记忆深处的眷恋
我的故乡郭窑村,是位于永年西部的一个小山村,那是一个承载着我无尽思念与深情的地方。
郭窑村,据说是在明朝永乐年间,由郭姓父子从山西迁徙而来,最初他们居住在窑洞中,由此得名。村庄四周环山,山峦连绵起伏,宛如一道天然的屏障,守护着这片宁静的土地。山上绿树成荫,各种树木郁郁葱葱,每到春天,漫山遍野的野花竞相开放,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仿佛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山间还流淌着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溪水潺潺,日夜不息,它是村庄的生命之源,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万物生灵。
村子里的房屋错落有致,大多是传统的四合院式建筑,青砖灰瓦。斑驳的墙壁上,爬满了岁月的痕迹,仿佛在诉说着村庄悠久的历史。院子里,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有娇艳欲滴的月季花,有香气扑鼻的丁香花,还有挂满枝头的苹果和葡萄树,每到丰收的季节,果实累累,让人垂涎欲滴。
故乡的人们,勤劳善良,热情好客。他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屋顶上,男人们就扛着农具,走向田间地头,开始了一天的劳作。他们辛勤耕耘,精心照料着庄稼,播种下希望的种子,期待着秋天的丰收。女人们则在家里操持家务,洗衣做饭,织布缝衣,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她们还会在闲暇之余,聚在一起,拉家常,做针线活,欢声笑语回荡在整个村庄。
故乡的夜晚,宁静而美丽。当夜幕降临,整个村庄被笼罩在一片柔和的月光下。星星点点的灯光,从家家户户的窗户里透出来,宛如天上的繁星闪烁。偶尔传来几声狗吠声,打破了夜晚的宁静,却也增添了一份乡村的生机与活力。夏天大人孩子都会在街道乘凉,听着长辈们讲述着古老的故事和传说,那些神奇的故事,仿佛带着我进入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让我沉浸其中,久久不能忘怀。
春天,故乡仿佛被大自然打翻了调色盘。山峦从沉睡中苏醒,嫩绿初绽,满山遍野的野花引得蝴蝶嬉闹其间,散发着淡淡的花香,我们的小学就挨着小山丘,还记得儿时语文老师会带我们上山写作文,望着满山脚的黄灿灿的油菜花,与大自然自然融合才思泉涌,写出了一篇篇生动的文章,自由而又快乐。
夏天骄阳似火,却难得故乡清凉一隅。夏天人们都会在田边浇地,大人们会在水渠边有说有笑的洗衣服,那宽阔的水渠承载了我儿时最欢快的记忆也成了我们的自然水上乐园,我们挽起裤脚,跳进水里欢快的玩起了打水仗,笑声与水流交织,成了夏日田间地头最欢快动听的乐章,也成为我儿时最快乐的记忆。
秋意渐浓时,故乡摇身化作丰收的圣地,梯田里的麦浪翻腾,谷穗沉甸甸得到低垂着。果园里的果香溢满鼻腔,场院里每条街巷都铺满了厚厚的麦秸,那是我们儿时最开心的乐园,我们小孩子们会三五成群的爬上麦秆捉迷藏。孩子们的顶着一头乱乱蓬蓬的插满秸秆的脑袋笑声荡漾在整个村庄和麦场。
寒冬腊月,故乡银装素裹,宛如童话世界,山峦素袍,房屋烟囱冒出腾腾热气,充满了烟火气息,邀约三五小伙伴,穿上母亲给做的厚厚绵绵的棉衣棉鞋,在雪地恣意玩耍打闹,笑声震落枝头积雪,直至大人的喊声响起才在暮色中不舍回家。
时光匆匆,那通往村外的小路,渐送走求学逐梦的身影,也拉远了与故乡的距离如今,我已离开了故乡多年,来到了繁华的城市。虽然城市的生活丰富多彩,但我心中始终牵挂着故乡的那片土地,那些亲人。故乡的山水、故乡的人,永远是我心中最柔软的角落,是我灵魂的归宿。每当我感到疲惫和迷茫时,我都会想起故乡的点点滴滴,想起那宁静的小村庄,想起那些淳朴善良的人们,想起那棵古老的大槐树,想起那片充满希望的田野……故乡的一切,都成为了我前进的动力和勇气,激励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
作者简介
郭晓伟,第三实验学校中学教师。爱好写作,撰写的文章曾多次在省市征文中获奖。邯郸市朗读协会会员;邯郸市永年区作家协会会员。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