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去澳门,曾计划要忙中偷闲地去拍一下那条粉红色的、浪漫的“恋爱巷”。这天,从巴黎人打车到了大三巴顶,看着路牌,却偏偏走失了方向,误打误闯就到了白鸽巢……呵呵,未曾想,这里居然是澳门最大的公园!也算是意外收获,没有白白迷路哦。



在大三巴顶周边的随拍

一个被称为“哪吒”的小庙

看!就在这里没有辨明方向,自信的我,自以为熟悉澳门,结果真走岔了……

就是这些迷宫般的小街小巷让我犯了这个美丽的错误。

圣安多尼教(花王堂)
澳門三大古老教堂之一,始建於1560年前,是耶稣會會士最初駐紮在澳門之地。教堂奉聖安多尼為主保,以往葡人婚禮多在此行,信徒皆身著白袍,手擁花枝,故又有花王堂"之稱。教堂多次毁於火災,後重修,於1875年重建而形成現在的面貌,外觀水刷石飾面則為1930年改建而成。教堂正立面為新古典主義風格,而室内祭壇則為巴洛克風格。

白鸽巢前地


白鸽巢前地周边的一些景点,有 圣公会马礼孙堂和基督教坟场等(没有细看哦)

澳门 白鸽巢公园,亦称贾梅士公园,是中国澳门最大的公园。

白鸽巢公园始建于18世纪中叶,是澳门历史悠久的公园之一。园内小山环叠、古木参天,环境优美。公园的前身是19世纪葡萄牙富翁马葵士的私家寓所,因马葵士酷爱养鸽,时常可见成群的白鸽四处翱翔,所以被人们称为“白鸽巢”。

清有吟咏白鸽巢的诗句:
"白鸽巢高万木苍,沙梨兜拥水云凉。炎天倾尽麻姑酒,选石来谈海种桑。"
白鸽巢公园入口不远的喷水池中央,有一名为“拥抱”的艺术雕塑,由女雕刻家韦绮蓮于1996年制作,用以纪念中葡之间的友谊。

沿著通往贾梅士石洞的阶梯路面上,铺设了以葡国魂史诗为题材的葡国碎石砌图,由史狄喇根据菲狄士大师的绘图制作。

贾梅士石洞
白鸽巢公园内最出名的景观是贾梅士石洞。贾梅士是葡萄牙著名诗人。在葡萄牙他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贾梅士的祭日--6月10日被定为葡国日。他因触犯宫廷官员,不容于国,被流放到澳门,隐居此洞。

就是在这个由三块巨石构成的石洞内,他创作了葡萄牙著名的史诗《葡国魂》。1849年,马葵士在巴黎定制了一尊贾梅士的半身铜像置于洞中,并将洞构筑成葡萄牙风格的门拱。洞前石壁上还嵌有黑色大理石,上面用中葡两种文字镌书:"才德超人,因妒被难;奇诗大兴,立碑传世。"





白鸽巢公园占地广阔,园内小山环叠,古木参天,遍植花草,鸟鸣不绝于耳。即使盛夏时节,处身其间,仍是宛如游清凉世界。



白鸽巢公园曾作为东印度公司收集植物用的苗圃,留存多种古树,是古树种类较多的绿地。古树树种有假菩提树、假柿木姜子、海南蒲桃、翻白叶树、罗汉松、榕树等。正门广场的一株面包树为澳门第一株母株。

白鸽巢公园最高点眺望台建于1787年,由法国地理学家兼探险家方济亚公爵在其舰队停泊氹仔期间,为天文研究命人建造。


在这里视野开阔,可以俯视澳门的部分市容


白鸽巢公园北面有一座人工瀑布,利用两组天然重叠的岩石设计而成。


这个瀑布景点给这座公园增色不少!


圣人金大建(1821-1846)的塑像,于1986年由韩国主教会送赠澳门教区,他曾于1837年至1842年来澳研习,是第一位韩国殉教者。

园内小山环叠、古木参天、遍植花草,鸟鸣不绝于身,即使盛夏时节,处身其间,仍是碧绿清凉世界。园内小径,依山建筑,纵横如八阵图;每日晨昏,不少居民到此晨运及休憩。


这不知名的花仍在努力绽放着,似乎在向我述说着澳门的这份静怡与美好……

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白鸽巢,对着雕塑最后按动了一次快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