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道龙赵小荣游记《 一笔祥龙行天下 》(四十)额济纳胡杨林:金秋胡杨里的墨韵与诗情
当2025年的秋阳漫过阿拉善盟的戈壁,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的44万亩胡杨林便迎来了一年中最绚烂的时刻。10月中旬的风带着凉意掠过树梢,将满林绿叶染成鎏金,恰在此时,无双道龙与祥瑞红凤踏云而至,为这片世界三大原始胡杨林之一的土地,添了几分仙韵与墨香。
清晨6时30分,居延海的湖面还笼着薄纱般的晨雾。无双道龙立于岸边,看朝阳从地平线跃出,金色光线穿透芦苇荡,惊起万只水鸟振翅高飞,翅尖划破水面的涟漪与晨光交织,宛如流动的金绸。祥瑞红凤轻拂云袖,指尖似有霞光流转,轻声叹道:“此等晨光,当以诗记之。”二人相视一笑,无双道龙率先吟出第一首《观居延海日出》:“苇荡含烟待晓光,金乌初跃破苍茫。万鸥振翅分秋水,一点红霞落苇塘。”诗句落时,晨雾渐散,湖面波光粼粼,与诗中景致相映成趣。
离开居延海,二人沿着公路往胡杨林景区行去。抵达时正值上午9时,一道桥的胡杨已褪去晨雾的朦胧,阳光透过枝叶洒下,在地面织就斑驳的金斑。漫步林间,脚下是松软的落叶,耳畔是风穿树叶的“沙沙”声,偶有松鼠从树干窜过,惊起几片金叶飘落。祥瑞红凤抬手接住一片落叶,叶边的纹路清晰如刻,她轻启朱唇,吟出《游一道桥胡杨》:“金叶铺阶软胜棉,风穿林叶弄清弦。偶逢松鼠枝头跃,惊落秋光满袖边。”
行至二道桥,眼前的景致骤然换了模样。平静的湖面如镜面般铺开,将岸边的胡杨完整倒映,金黄的树冠与水中倒影无缝衔接,连枝头的每一片叶子都清晰对称,仿佛一幅被精心装裱的油画。无双道龙驻足湖边,看微风拂过水面,倒影随波轻晃,便有了第三首《赏二道桥倒影林》:“碧水为笺树作毫,秋阳研墨绘金涛。风来轻展丹青卷,半是实景半是谣。”祥瑞红凤走近湖边,俯身轻触水面,倒影随指尖涟漪散开又聚拢,她笑着附和:“此景只应天上有,今日倒在人间见了。”
午后的阳光愈发浓烈,二人来到四道桥“英雄林”。这里的胡杨与别处不同,树干粗壮遒劲,有的枝干如利剑般直指苍穹,有的则盘曲交错,似在诉说岁月的沧桑——这里正是电影《英雄》的取景地,当年侠客们的身影仿佛还在林间穿梭。无双道龙抚摸着一棵需两人合抱的胡杨树,树皮粗糙如老茧,却透着不屈的韧劲,他沉吟片刻,吟出第四首《叹四道桥英雄林》:“铁干虬枝立大荒,历经风雨愈轩昂。曾为侠客遮寒日,今伴秋阳守旧疆。”祥瑞红凤望着满林苍劲的胡杨,补充道:“纵使岁月磨筋骨,依旧金黄傲秋霜。”
从四道桥往七道桥的路上,秋意愈发浓烈。七道桥的胡杨多为幼树,树干虽不及四道桥的粗壮,却透着蓬勃的生机,满树金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仿佛一片燃烧的火海。二人漫步林间,脚下的落叶发出“咯吱”的声响,偶有几片叶子落在肩头,带着秋日的暖意。祥瑞红凤抬手拂去肩头的落叶,轻声吟出第五首《咏七道桥幼林》:“稚树新枝缀金英,朝阳洒满翠华亭。莫言年少无风骨,也向秋风展赤诚。”
傍晚17时,夕阳西下,二人赶到八道桥。这里是沙漠与胡杨的交界地,金黄的胡杨扎根在沙丘之上,与远处的沙漠连成一片,夕阳将沙丘染成橙红,胡杨的影子被拉得修长,在沙地上投下斑驳的剪影。不远处,游客们骑着骆驼缓缓走过,驼铃声在风中悠扬,还有人在沙丘上滑沙,笑声与风声交织。无双道龙望着眼前的大漠胡杨图景,吟出第六首《观八道桥沙林》:“大漠流沙接远天,胡杨立岸守千年。驼铃摇落夕阳色,一曲秋歌伴客还。”祥瑞红凤看着滑沙的孩童,眼中满是笑意:“此景既有大漠的壮阔,又有胡杨的温柔,倒是难得。”
离开八道桥时,暮色已浓,二人转道前往黑城遗址。西夏古城的残垣断壁在黄昏中愈发沧桑,土黄色的城墙被夕阳镀上一层金边,城墙上的裂痕似在诉说着过往的繁华与落寞。站在遗址中央,仿佛能听见千年前的驼铃声与叫卖声,时光的厚重感扑面而来。无双道龙望着残破的城楼,心中感慨万千,吟出第七首《访黑城遗址》:“断壁残垣立晚晖,千年往事逐风飞。黄沙漫掩繁华迹,犹见当年战马肥。”祥瑞红凤轻抚城墙,轻声道:“岁月无情,却也留下这般震撼人心的景致。”
待夜色降临,二人来到怪树林。枯死的胡杨群在夜色中如狰狞的剪影,扭曲的枝干指向夜空,与头顶的繁星相映。这里的胡杨虽已枯死,却依旧保持着站立的姿态,似在与岁月抗争。无双道龙抬头望着星空,星光洒在枯树枝上,竟有几分苍凉的美感,他吟出第八首《夜赏怪树林》:“枯木虬枝向夜穹,繁星点点落枝丛。纵然身死魂不灭,犹守荒原待晓风。”
次日上午,景区内的游客渐渐多了起来。无双道龙与祥瑞红凤来到二道桥的开阔地带,准备现场书写“中华天下一笔反八拖尾龙”。早已听闻消息的游客们围了过来,里三层外三层,大家举着手机,期待着这一时刻。工作人员铺开二米四长的宣纸,研好浓墨,无双道龙手持大笔,深吸一口气,手腕轻转,墨汁便在宣纸上晕开。
“好!”围观的人群中有人忍不住喝彩。只见无双道龙笔下的“龙”字笔走龙蛇,起笔苍劲有力,中间笔画流畅连贯,最后一笔“拖尾”更是如游龙摆尾,绵延数尺,气势磅礴。祥瑞红凤在一旁轻挥云袖,似有霞光萦绕在宣纸周围,为“龙”字增添了几分灵动。
“这‘龙’字写得好啊!有气势!”一位白发老者赞叹道,随即吟出一首《观书龙字》:“大笔如椽写巨龙,墨痕流转带长风。今朝见此惊天作,更叹中华气韵雄。”旁边一位年轻游客也跟着附和,吟道:“龙游宣纸势凌云,笔落惊风满座闻。莫道今人无古韵,今朝又见笔生魂。”
无双道龙写完最后一笔,放下大笔,望着宣纸上的“龙”字,与祥瑞红凤相视一笑。此时,另一位游客走上前,看着“龙”字,又看了看身边的胡杨林,吟出第三首:“金林映字两辉煌,龙跃纸间势欲扬。愿借此风传吉兆,神州万里福绵长。”还有一位带着孩子的母亲,摸着孩子的头,轻声吟道:“稚子观书亦动容,龙姿跃纸映秋红。他年若解其中意,当效先贤振国风。”
围观的人群掌声雷动,大家纷纷与“龙”字合影,有的还拿出纸笔,请求无双道龙与祥瑞红凤题字。二人一一应允,笔下的字迹或刚劲、或柔美,都透着对这片土地的喜爱与对中华的祝福。
夕阳西下时,无双道龙与祥瑞红凤站在八道桥的沙丘上,望着远处的胡杨林与沙漠,心中满是感慨。祥瑞红凤轻声道:“此行额济纳,见胡杨之坚韧,赏秋光之绚烂,又得众人相伴,实乃幸事。”无双道龙点头,随即吟出一首《秋波媚·额济纳行》作为此行的收尾:“金秋踏云访胡杨,满目尽金黄。居延日出,黑城残照,皆是华章。笔书龙字传吉兆,万众喜洋洋。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龙佑华夏昌。”
诗句落时,夕阳的最后一缕光线洒在胡杨林中,满林金叶愈发璀璨。无双道龙与祥瑞红凤相视一笑,踏云而去,只留下满林的金黄与众人的欢声笑语,在额济纳的秋风中久久回荡。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