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峰千嶂立,沅水一江横。”9月16日,第五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在怀化盛大启幕。这座扼守湖南西南门户的城市,既是武陵、雪峰山脉生态交汇地、沅水穿境而过的山水之城,也是湘桂黔文化交融节点。它以旅发大会为窗,将山水灵秀与人文厚重拧成“文旅绳”,既让宾客沉浸式感受“福地怀化”魅力,更折射出湖南全域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深层逻辑。
怀化文旅吸引力,绝非单一景观堆砌,而是湖南“山水人文共生”底色的生动缩影。作为全省生态屏障重要部分,沅江与群山构成“碧水映青山”画卷,是湖南“守护好一江碧水”在文旅领域的具象化;数千年历史沉淀的文化印记,更与全省多元文化根脉交相呼应。
安江农校纪念园里,杂交水稻发源地的农耕传奇延续湖南“农业强省”基因,镌刻科技赋能传统产业的突破;洪江古商城明清窨子屋群,流转“西南会客厅”商道记忆,是湖南“通江达海、敢为人先”商脉的历史回响;沅陵中华书山的智慧、黔阳古城芙蓉楼的文人风骨,与岳阳楼家国情怀、橘子洲豪迈气概,共筑湖南人文精神多元维度;高庙遗址7400年前的碳化稻谷,将湖南农耕文明溯源前移,印证“三湘大地自古宜居宜业”……这些“文旅珍珠”,既是怀化标识,更是湖南文化多样性与生态优越性的有机组成。
若说资源禀赋是怀化文旅“底气”,创新实践便是撬动全省文旅升级的“杠杆”,精准契合湖南答好“文化+科技”“文化+旅游”两道融合命题。㵲水之上,游船多媒体系统与两岸实景光影秀交织,让游客“舟行碧波上”时“心随历史游”,这种“生态+人文+科技”沉浸式体验,与长沙数字文旅、张家界元宇宙景区桴鼓相应,推动湖南文旅从“观光型”向“体验型”转型;“非遗享怀化”小程序上线,将侗族刺绣、辰河高腔等非遗转化为可互动、可消费的数字产品,为湘西苗锦、岳阳巴陵戏等全省非遗传承提供可复制样本;而安江农耕、洪江商道、芷江和平、榆树湾文旅商综合体等串成的“三江一湾”文旅新空间,打破区域壁垒实现水陆联动,正是湖南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核心路径——以点串线、以线带面,让单一景区优势转化为区域文旅竞争力。
本届旅发大会几大立体化活动矩阵,更是湖南“以会兴旅、以会赋能”模式的典范。主体活动中,开幕式暨文旅产业投融资大会与文旅项目观摩活动,搭建资本与资源对接桥梁,既为怀化注入动能,更形成“项目观摩+经验交流”的全省共享机制,让张家界“旅游+康养”、郴州“旅游+体育”等特色模式跨区域借鉴;配套活动里,第四届湖南非遗博览会集中展示全省非遗资源,“京昆古驿道・智驾雪峰山”自驾游创新户外场景,村歌联唱焕活乡土文化,美发美食周点亮消费场景,演唱会营造潮流文娱氛围,吸引各地的游客前来打卡。这种“主会场+全省联动”模式,既凸显怀化主场特色,又激活全省文旅资源联动效应,实现“办好一场会,带动一片区,激活一个省”的目标。
数据是文旅发展最直观的见证。2024年,湖南全年接待游客超7亿人次,旅游收入突破1万亿元,文旅业正式成为全省第4个万亿产业。这份成绩单背后,是湖南文旅“全域协同、多点开花”的写照。从长沙“网红城市”流量密码,到张家界“山水名片”全球吸引力,再到怀化“文化生态新城”崛起,三湘大地正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旅格局。
近年来,湖南始终以旅发大会为重要抓手,锚定“建设文化强省、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这一核心目标,通过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推动文旅产业升级、持续提升文旅服务水平三大关键举措,有效激活了文旅消费潜力与市场活力。在此基础上,湖南进一步系统整合各地特色实践经验——包括怀化“资源守护与创新融合”、张家界“生态优先与国际接轨”、湘西州“民俗特色与乡村振兴”等模式,进而构建起“以文旅融合为核心、以科技赋能为支撑、以全域协同为路径”的系统化文旅发展体系,最终成功推动文旅产业成为全省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福地怀化,懂你如家”的城市名片,既是怀化的温情表达,更是湖南文旅“以人为本”理念的缩影。从怀化山间溪畔的小众风景,到张家界奇峰异水,再到洞庭湖浩渺烟波,三湘大地每一处文旅资源,都在诉说湖南独特魅力。
未来,随着“全域文旅”深入推进,湖南将继续以旅发大会为纽带,串联各地山水之美、人文之韵,让怀化实践经验在三湘大地落地生根,推动全省文旅产业向更高质量、更富活力、更具影响力方向迈进,真正实现“锦绣潇湘,全域皆美”的愿景,让更多人在湖南山水人文中,遇见心灵归属与文化共鸣。
来源:红网怀化站
作者:罗旭
编辑:何峰
本文为怀化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h.rednet.cn/nograb/646943/50/15284855.html
【来源:红网怀化站】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