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叶斯茗 通讯员越宣 9月17日,首个“全国科普月”越秀区主会场活动暨越秀科普嘉年华在广州市人民公园拉开序幕。此次活动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夯实科技强国基础”为主题,汇聚全区近50家科普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科研院所、科普基地及科技企业的力量,推动千年历史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共鸣,为广大市民奉献了一场精彩纷呈、惠及全民的科普盛宴。
活动中,“京文新语”Culture Walk北京街科普研学路线地图正式发布。该研学线路串联起中山纪念堂、广州人民公园、南越王博物院、北京路千年古道等文化地标,将科技与人文、历史与现代科技巧妙融合,为探索千年商都的文化根脉与科学智慧打开了新视角。通过“沉浸式体验+科技互动”模式,以科技串联历史,结合现代科技手段,提供沉浸式历史文化科普体验。现场揭牌了首批“京”彩文物志愿服务科普实践基地——广州中山纪念堂、广州市人民公园、南越王博物院、北京路千年古道。此外,还同步推出打卡纪念册和专属打卡印章,以集章兑换机制吸引群众主动参与,并鼓励参与者后续加入科普基地志愿服务活动,形成“体验-参与-延续”的长效互动。
活动现场还为“公园里的四季——湾区生物多样性之美”青少年自然科普笔记欢乐汇中的获奖者进行了颁奖。同时,发挥越秀区科技人才与科研机构优势,结合公民科学理念,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培养生态观察能力与科学探究精神,积极构建“政府-学校-社区-公园-家庭”联动的自然教育生态圈,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的普及与实践。现场共同见证10所越秀区中小学校与10家越秀区优质科普资源单位结对,正式携手合作。通过结对共建,将优质科普资源送进校园,把科学课堂延伸到科技前沿现场,推动科教融合、赋能科学教育。
活动的压轴环节——越秀科普品牌“越秀墨子讲堂”,在热烈的掌声中迎来了“越秀墨子讲堂”科普讲师团讲师代表、广东省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科普讲师团成员、原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余永权教授精彩开讲。余教授以《人工智能是什么——生活中的人工智能》为题,以深厚的专业优势和丰富的人生经验,以深邃的见解和生动的叙述,通过人工智能科普激发了公众对人工智能的关注和对人工智能新时代的憧憬,为培养未来人工智能科学家、加速人工智能技术在传统产业的渗透,为“人工智能+”在各行业的落地应用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启动仪式后,一场盛大的与民同乐的科普嘉年华正式开启。现场设置了40+个科普摊位,涵盖生物医疗、智能制造、算力算法、地理标志、航天航空、消防应急、非遗项目、健康科普等领域,多维度向市民展现越秀区的科普资源、科技成果和科研能力,示范带动全区重视科普、参与科普,掀起科普热潮。
据悉,此次越秀区科普月主会场活动将揭开全区科普月活动的序幕,区辖内各科普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各街道、科普基地、学(协)会将结合实际,围绕“科技改变生活 创新赢得未来”的主题,汇聚多方科普资源,组织开展系列活动,为公众提供覆盖广泛、喜闻乐见的科普服务,不仅为市民提供了近距离接触科技、体验科学的平台,更以多元形式推动科普工作融入城市发展、贴近群众生活,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助力越秀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图片由越宣提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