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修”是一个非常亲切的名字。我2010年前上大学的时候,从老家修水外出和返乡没有别的高速可走,都得沿着修河、途经永修,每年都能同她匆匆“相会”。
每次放假,只要坐车到了永修,就会有一种到了“家门口”的感觉。司机也将“服务区”设在永修人家,碰上饭点会安排乘客在路上吃顿永修饭菜。
每当省内外同学问及家乡修水时,他们也时常有“误会”:“你是修水人啊?修水就是昌北过去不远的那个县城吧?”我总是会解释一番,靠近昌北的县城是永修,修水更靠西一点,与永修中间隔了一个武宁。
这也怪不得他们,因为“修水”和“永修”,一个在江头、一个在江尾,像极了一对双胞胎姐妹,就连名字都是同一年(1914年)取的。修水直接用了母亲河的名字,永修则用了一个感恩母亲河的好名字——永蒙修水之利。
▲永修县
永修坐拥江湖、怀揽山河,北倚雄奇匡庐,南望秀美西山,东临鄱阳湖的万顷烟波,西枕云居山的千载梵音。途经福银(昌九)高速时,巨幅广告牌上“鹤舞赣鄱、永修人生”的标语格外醒目,这不仅是对永修“修养”的生动写照,更昭示着这片土地的厚重与辉煌。
千载诗话镌刻的辉煌
一座城市的“黏性”往往同文人墨客在这里的“诗兴”有很大的关联。
永修就是一个备受文豪眷恋并诗兴大发的地方,境内融名山、名寺、名湖为一体,汇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于一身,每一处风景都承载着诗情画意和笔墨书香。
▲云居山
“名山”即云居山,作为风景秀美的佛教圣地,它以叠翠的峰峦和清幽的环境吸引着大千世界;“名寺”是云居山真如禅寺,作为世界最大、最正统的禅学中心,中国佛教协会第一任名誉会长虚云长老,以及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长老、传印长老,都曾长时间在此修行,为寺院增添了深厚的禅学底蕴;“名湖”便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浩渺的湖面与四季变幻的景致,成为文人骚客灵感的源泉。
千载风月多少事,江山烟雨在此中。历朝历代,众多文豪在永修留下了铿锵足迹和不朽诗篇。
诗仙李白曾在此松门垂钓,享受山水之乐;白居易途经修河,写下“建昌(修河)江水县门前,立马教人唤渡船”,出言平淡却造境深远。
▲云居山真如禅寺
王安石凝视鄱阳湖,用“茫茫彭蠡春无地,白浪春风湿天际”描绘出湖面的壮阔浩渺;苏东坡则发出“云居山水冠江南”的由衷赞叹,还在这里创制出鲜香软糯的建昌东坡肉,更与佛印和尚在此留下了诸多轶事趣闻;黄庭坚登上云居山,慨叹“天上云居真境界,更于何处觅桃源”;民族英雄岳飞曾在永修藏马,留下了英雄的足迹。
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游历至此,盛赞“峰峦叠翠如云居”;朱熹在艾城讲学时,吟咏出“半亩方塘一鉴开”的千古名句,这诗句至今仍在白莲湖湿地公园的潋滟水光中回响。明代解缙途经吴城望湖亭,题壁留诗。
清代诗人王昊则在此凭吊朱元璋与陈友谅鄱阳湖大战的遗迹,以六首《题吴城望湖亭》道尽英雄悲歌。
这些诗作,如同镌刻在永修大地上的印记,让这片土地的辉煌在文脉中源远流长。
百年商船满载的辉煌
永修的辉煌,藏在吴城镇百年商船的桨声帆影里。
一脚油门,奔向去往吴城的水上公路,冲起的水花就像一对天使的翅膀,带我们飞向她曾经的辉煌。
▲吴城镇
升起无人机,在屏幕中俯瞰这片土地。她刚好处在鄱阳湖西岸、赣江与修河交汇处,襟江带湖的优越地理位置,难怪会成就如此著名的商贸港口。
“装不完的吴城,卸不完的汉口”。得天独厚的水运条件,让吴城成为交通要冲。自汉晋以来,这里便是中原南北官道(鄱湖——赣江——大庾岭——北江)的水运码头,自古就有“洪都门户”之称。它既可沿内河直达江西省内各地,又能经鄱阳湖进入长江,通往皖、浙、苏、沪、鄂、湘、川、渝等省市,也因此成就了赣商文化(江右商帮)重要发源地。
明末清初,这里成为江南重要水上交通枢纽和江西最大的水上物流聚散地,鼎盛时期,集镇形成了“1镇6坊8码头9垅18巷”的格局。商贸繁荣程度更是令人惊叹,每年输出木材达百万立方米,仅排工就1500多人;乾隆至咸丰百余年间,吴城的口岸转输经济功能甚至一度超过省府南昌。
▲灯火重现的吴城
清晚期,吴城的大小店铺有上千家,鼎盛时期常住人口10万之多,每年来往商贾也有10万多人,全国各地的会馆多达48座。这里也是江西最先亮起电灯的集镇“都市”,每当夜幕降临,霓虹初上,戏园里人头攒动,酒肆中觥筹交错,赌场通宵达旦,青楼里嫣笑阵阵,吴城一度成为声色喧闹的不夜城,据说当时的烟花女子竟有三千之多。当地还盛传一首民谣:“吴城两河夹一洲,此处赚钱此处丢。白面书生无用处,红颜女子不知羞。”这也是为什么至今仍有人将“修水美女”误解为“风月女子”的重要历史原因。
吴城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历史上富商巨贾云集,造就了当地人善贾的天赋和百折不挠的闯劲。这里古有曾国藩幕僚吴竹章,近有民国风云女主角章亚若。起吴城、沉海昏,作为江西四大古镇之一,吴城还紧邻闻名的海昏侯遗址,遗址距永修县城仅10公里,为这片土地增添了一份历史厚重感。
万里鸟道舞动的辉煌
在自然生态领域,永修同样书写着辉煌,“万里鸟道舞动的辉煌”便是生动写照。永修县湿地资源丰富,湿地保护率高达77.71%,这片广袤的湿地,成为全球鹤类、雁鸭类等候鸟的主要越冬地,更是白鹤等珍稀鸟类的天堂。
▲候鸟天堂
每年秋冬时节,随着北方气温下降,大批候鸟便会沿着“万里鸟道”南迁,最终选择在永修的湿地停歇、越冬。这里之所以能成为候鸟的乐园,一方面是因为丰富的湿地生态系统提供了充足的食物,鱼虾、水草等满足了不同鸟类的生存需求;另一方面,当地对生态环境的严格保护,为候鸟营造了安全、适宜的栖息环境,让它们能够安心在此度过寒冬。
▲中国候鸟小镇
每到候鸟迁徙季,永修的湿地便会热闹起来。成千上万只候鸟在此聚集,白鹤舒展着修长的翅膀在水面起舞,雁鸭群时而在天空排成整齐的队列,时而降落湖面嬉戏觅食,形成一幅灵动的自然画卷。
这些候鸟的到来,不仅让永修成为观鸟爱好者的胜地,更彰显了当地生态保护的成果,让“万里鸟道”上的辉煌在永修得以延续。
如今的永修,在传承历史辉煌的同时,正凭借工业、农业、旅游业的协同发展,缔造新的更大辉煌。
▲夜幕下的有机硅之都
工业方面,正着力打造“首位产业+主导产业+新兴产业”的现代产业体系。其中,蓝星星火有机硅公司在有机硅领域位居世界前列,世界500强企业美国卡博特公司也在此布局。农业领域,永修同样成果丰硕。先后荣获“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等称号,“永修香米”被列入中国农业品牌目录,永修也被授予“中国生态小龙虾之乡”称号。旅游业则依托永修丰富的自然与人文资源,持续焕发活力,人们在这里感受自然之美、探寻历史之韵。
▲永修县稻虾养殖基地
从千载诗话的文化沉淀,到百年商船的商贸繁荣,再到万里鸟道的生态灵动,永修的辉煌早已融入这片土地的血脉。如今,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永修正以工业为基、农业为本、旅游为翼,在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不断书写着属于这座城市的新辉煌、新传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