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刘亚 菏泽报道
在山东菏泽的巨野县,藏着一处让人惊喜的宝藏——巨野县博物馆。别看它身处小城,却是实打实的国家一级博物馆,分量十足,成为人们口中“县级博物馆里的天花板”。
馆藏文物的琳琅满目,文化底蕴的深沉厚重,让巨野县博物馆在这两年悄然走红,成了不少人心中的打卡地。这个周末别再“躺平”啦!跟着大众网一起来探访这座宝藏博物馆吧,体验“一眼千年”的快乐!
小而美,暖而真,一座有温度的博物馆
巨野县博物馆更像“家门口的博物馆”,用可亲可近的吸引力替代“高冷范”。博物馆布局精巧,展品贴近生活,以新面貌、新气象让逛展融入百姓日常,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真实的温度。这里没有拥挤的人潮,你可以慢慢走、静静看,甚至和工作人员聊上几句——他们常会笑着为你补充一段展品背后的故事。
如今,越来越多人,尤其是年轻人选择走进博物馆,感受文物魅力,接受文化洗礼。如果说大馆是顶级国宝的“群英荟萃”,那么小而美的县级博物馆则蕴含了更多历史细节。
说到小城博物馆,作为历史文化底蕴的巨野可是最有发言权的。巨野县博物馆有1.3万件(套)馆藏文物、297件(套)珍贵文物、国家一级文物27件(套),年游客达到36万人次。
博物馆的建筑风格质朴谦和,融入小城的街景中,不突兀、不张扬。逛起来轻松自在,像是周末散步时偶然遇见的老朋友。
惊艳出圈,低调中的惊人底蕴
近年来,巨野县博物馆惊艳出圈,正以创新姿态打破“县级博物馆难出圈”的困局,通过深挖本土文化、科技赋能展陈、跨界融合文旅等方式,探索出一条中小博物馆的“突围”之路,变化的背后是县级博物馆为突围所做的努力。
小城博物馆,藏着大乾坤!走进这座县城博物馆,不仅能感受历史的厚重,还能感受小城的独特风土人情。从战国青铜剑到明代酒器,从本地民窑瓷碗到釉色温润的宋瓷,这些器物不像宫廷文物那样华丽,却更贴近普通人的烟火气。它们曾经是某个人家的日常,如今静静陈列。
铜麒麟
走进巨野县博物馆,馆藏文物中精品众多,特别是红土山汉墓出土的玉具剑、玉璧、玉圭、铜镜、铜钫等器物,制作精良,美轮美奂,无不反映出古代劳动人民先进的思想文化和科技水平。
其中的一套玉具剑,玉首、玉格、玉珌、玉璲,保存完整,堪称稀世珍品。一套西汉制药器械更是填补了制药史空白,其药勺被中国历史博物馆调拨。
东汉镂空龙虎纹铜炉
其中的“东汉镂空龙虎纹铜炉”堪称巨野县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种青铜器很少见,一侧镂空龙纹,另一侧镂空螭虎纹,前后两侧镂雕穿环纹,炉灶上一边设有带把的锅。汉代贵族实行分餐制,铜炉是用来装填木炭加热酱料使用的,上面的两个锅可以放置不同的佐料。
馆中的北齐造像刊经碑立于北齐河清三年(564年)。石碑本来立于巨野县石佛寺,20世纪50年代寺庙废弃,大量石刻造像俱残毁散佚,这块碑是唯一保留下来的。值得一提的是,碑文中出现了迄今已知年代最早的简化字,从而把我国出现简化字的历史上推到南北朝时期。
另外,不要错过红土山汉墓出土的文物,这是第一代昌邑王刘髆的墓葬。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反映了汉代的社会生活和工艺水平。玉璧工艺精湛,纹饰以谷纹、蒲纹为主,象征礼天敬地的礼仪功能。青铜器包括铜鼎、铜壶等礼器,部分器物表面有错金银装饰,工艺考究。
红土山汉墓的文物
穿越时空的温暖相遇 触摸历史温度
巨野县博物馆,这座跻身国家一级博物馆的县级馆,正用最质朴的方式,让千年文物与当代观众展开温暖对话。博物馆不再是“冰冷的历史祭坛”,而是以符合普通人的认知、年轻人的喜好来讲述文物故事,让展览拥有新的活力。
在数字化浪潮中,巨野县博物馆打造“线上+线下”立体传播矩阵:推出馆藏文物数字化资源管理和展示系统,将东汉镂空龙虎纹铜炉、东汉龙纹石砚、西汉制药器械等镇馆之宝以动态化形式呈现。
巨野县博物馆旨在为观众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服务,以数字赋能、展览创新、教育联动、产业融合为抓手,打造一座智慧、活力、亲民、开放的现代化博物馆,为公众呈现更加精彩的文化盛宴。
文旅融合方面,作为“中国麒麟之乡”的文化核心载体,巨野县博物馆将深化麒麟文化主题展陈,通过与麒麟文化博物馆合作,推出“麒麟传说:从神话到非遗”特展,集中展示数百件石雕、刺绣、年画等藏品,并配套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现场演示。
同时,巨野县博物馆延续“镜之东渐——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镜展”的成功经验,继续探索与国内知名博物馆联合策展新模式,联合山东博物馆举办“片刻千秋——甲骨文图片展览”,与丰县博物馆联合举办“中国历史百年课本展”,引进“邺城北朝陶俑精品展”和“相州窑瓷器精品展”,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以“文创+”为核心,巨野县博物馆相继推出“麒麟有礼”“巨博印象”“遇见巨博”等系列文创产品,涵盖文具、玩具、饰品、家居等品类,不断创新的博物馆文创频频出圈,让观众“把文物带回家”。博物馆不仅是展示历史的平台和城市文旅流量的入口,也成为文化创意的源泉。
在博物馆文创商店,可以看到络绎不绝的游客前来选购。通过让“巨博文创”火爆“出圈”,实现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双赢。此外,我们还了解到,县文旅局、县博物馆联合设计“古县寻踪”精品线路,串联博物馆、书画院、书画交易市场、永丰塔、文庙、金山景区、白虎山景区等景点,并推出“罐子汤+文物打卡”美食文化套餐,推动文旅消费升级,带动周边配套产业消费增长。
在研学领域,巨野县博物馆打造“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季农耕主题沉浸式体验项目,游客可以片刻间感受种子的春夏秋冬,让游客尤其是少年儿童在探索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数据显示,2024年巨野县博物馆全年游客量达36万人次。
在这座小城的博物馆里,时光仿佛变得温柔。博物馆记录过去,更映照未来,通过展览和活动阐释历史文化、呈现社会变迁、凝聚精神共识。这或许正是巨野县博物馆最动人的地方——它让每个人都在这里找到与历史对话的方式,感受到中华文明最本真的温度,为每个普通人提供丰沛的文明滋养。
逛完博物馆,不妨去附近的永丰塔走走,那是宋代遗留的古塔,安静立在街心公园中;再尝一口巨野罐子汤,用味觉延续这场小城之旅。
我们总说要诗和远方,却常常忽略身边的美好。巨野博物馆就是这样一处存在——它不张扬,却足够深厚;它不喧哗,却充满温度。如果你厌倦了人挤人的旅行,不妨来这里走走,触摸历史真实的肌理,感受小城从容的脉搏。
希望日后某天,你来到巨野,记得来这个温暖的博物馆坐坐。徜徉其中,仿佛能眺望史前曙光,遥想汉唐烟火,远追宋元风骨,掬揽近世光华。这里没有拥挤的人潮,只有穿越千年的温暖对话,和一份专属于小城的从容安然。一座小城,一座一级馆,一份安静的惊喜——巨野,等你来打卡。
人生中,总有些人事物,值得我们记住。而“记住”二字,是博物馆存在的意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