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的一个清晨,空气中带着几分初秋的凉意与稀薄,我们驱车前往距离福海县50多公里之外的阔克阿尕什乡迭里布列克村,这里地处准噶尔盆地北缘,地势由北向南呈阶梯状降低;地形多样,是当地牧民世代游牧生活的牧场。
远处环绕着牧场的雪山连绵不绝,近处的庭院里升起袅袅炊烟,与薄雾缠绕在一起,给这片宁静的土地增添了几分神秘与祥和。47岁的牧民巴合提别克·阿胡里一家常年居住于此。而20年前的他,生活却没有这么安逸。
巴合提别克·阿胡里是一个标准的哈萨克族汉子,强壮的身体、白皙的皮肤,颧骨泛红,当笔者一行人走近他的家时,他和妻子早已在门口等待,脸上洋溢着温暖的笑。“欢迎来到我们家,快请进!”他们热情地招呼道,声音柔和而亲切。
走进房间,屋内布置得井井有条,墙上挂着哈萨克族的传统装饰品,宽大的茶几上摆放着琳琅满目的特色糕点。巴合提别克的妻子亲手为我们斟上了热腾腾的驼奶奶茶,房间里瞬间奶香四溢。
巴合提别克家共有11个兄弟,他排行老五。19岁之前,他一直跟着父亲放牧,家里养了牛、羊、马等牲畜。2000年,他遇见心爱的人,组建了家庭。担起责任的他意识到,需要赚更多的钱养活老婆和孩子,于是开启了打零工的生涯,这一干就是12年。靠着给工地搬砖、开车,干各种杂活儿,每个月拿着300元的微薄收入。
2012年的一天,旺源集团奶源部的常务副经理阿达力汗·努哈尔一行人,来到了巴合提别克所在村庄,挨家挨户的宣传,说县上来了位浙江老板,开了一家驼奶公司,采用日结奶款的方式大批量的收购驼奶,这让巴哈提别克惊讶不已,更没想到这件事,日后会成为他人生的转折点。如果能靠着养骆驼赚钱,自己不仅不用外出打工,还能有更多和家人相处的时间,这不是一举两得吗?巴合提别克心动了。
打铁还需自身硬,对养骆驼一无所知的他决定先向父辈们请教。但养骆驼远没有他想象中简单,炎热的夏季要带着行囊赶去夏牧场生活,寒冷的冬季-40℃的天气,也要坚持出门放牧,无论春夏秋冬,每天6点起床挤奶、打扫、照顾骆驼,长时间下来,皮肤粗糙了不少,手上也长了冻疮。有时候遇到难以驯服的骆驼,还会受点皮外伤。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巴合提别克终于熟练地掌握了骆驼养殖技术,2013年,他正式与旺源集团合作供奶。巴合提别克说:“那时候给旺源供奶,公司特别讲诚信,每天都是现金结款,从不拖欠。由此我们也更加信任旺源了!”
就这样,巴合提别克的养驼事业正式开启,同时,借着旺源集团“三零模式”的好政策,他在2014年、2018年、2020年、2022年、2024年向公司申请无息借款共75万用于骆驼
养殖,他家中的骆驼数量也由最初的3峰增加到150峰,年收入也由原来的不到万元增涨至72万,这份骆驼养殖事业越干越大。“现在真的是过上了我以前做梦都不敢想的日子,我太幸福了,感谢陈钢粮董事长不远万里从浙江来到了这里,创办了旺源,改变了我们的一生!”
现在,他和妻子有3个女儿,骆驼也一个个膘肥体壮,早年间用石块、粪土垒起来的骆驼圈,也在去年用砖石水泥修葺一新。父辈把牧鞭传到巴合提别克手中,他和的妻子日复一日,通过劳动,让家底逐渐变得殷实,托举起了下一代的希望。
与父辈们所走过的崎岖的牧道不同,现在的孩子们长在新时代,脚下是一条通往山外更大世界的求学路。大学生、公务员,这些都是人们说起牧民的后代时,反复提及的字眼。巴合提别克家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新生活图景,正是中国式现代化在新疆牧区推进的真实写照。
“巴合提别克”,在哈萨克语中意为“幸福的人”。巴哈提别克·阿胡里的名字承载着父辈对下一代美好生活最质朴的期许。如今,牧歌飘过数十载,靠着一家人勤劳的双手、借着旺源集团不断地进步发展、社会和谐的大好势头,巴合提别克一家也真正走在了幸福的路上。(文/郭静琨 图/王馨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