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场秋雨掠过秦岭的山脊
把留坝揉成了一幅流动的水墨画
到处都裹着一层朦胧的诗意

雨中的留坝像被墨汁晕染的宣纸,每一寸土地、每一处景致,都浸着温润的质感,等着来人细细品读。
秋天的雨带着丝丝凌厉,老街的青石板路上漫着潮气。刚被唤醒的街巷还带着几分慵懒,檐角垂落的雨帘织成细密的网,将马头墙的灰瓦、木质门窗的雕花轻轻罩住。偶尔有穿雨靴的行人走过,脚步踩在湿润的石板上,发出“哒哒”的声响,又很快被雨打芭蕉的“沙沙”声吞没。临街的老茶馆里,煮茶的陶罐冒着袅袅热气,茶客们隔着氤氲的水汽闲谈,偶尔望向窗外,檐角铜铃在风里哼着软语,恍惚间像闯进了百年前的旧时光。



抬眼望,秦岭山脉裹着薄雾,层层叠叠的绿被雨洗得发亮,原本藏在林间的栈道,此刻成了穿梭在绿海的丝带,撑一把油纸伞走在上面,指尖能触到垂落的雨珠,耳畔是山间溪流撞着石头,溅起水花的“叮咚”声,混着松针、蕨类植物的清香,在湿润的空气里漫溢。抬头望去,远处的山峦裹着一层薄纱似的雾,若隐若现的山脊像被画笔轻轻勾勒,偶尔有几只飞鸟掠过雾霭,翅膀带起的雨珠落在树叶上,又滚进泥土里,悄无声息地滋养着这片土地。

走到山腰的观景台时,雨势渐渐大了些,却丝毫不让人觉得狼狈。站在木质栏杆旁,看雨水顺着山势往下淌,汇成一道道细碎的溪流,在岩石间跳跃、奔涌,最终汇入山脚下的河谷。河谷里的水涨了些,原本清澈的溪流多了几分湍急,却依旧清澈见底,能看见水底圆润的鹅卵石,被雨水冲刷得泛着微光。若是恰逢午后,雨幕中还会透出几分细碎的阳光,透过云层洒在水面上,折射出星星点点的光斑,像撒了一把碎银,转瞬又被新的雨丝覆盖,平添了几分灵动。



傍晚的雨带着几分温柔的凉意,此时的留坝又换了一副模样。老街的灯笼次第亮起,暖黄的光透过雨帘,在青石板上晕开一圈圈光晕。街角的小店飘出饭菜的香气。一罐板栗炖土鸡,一碟香菇炒腊肉,一碗自家酿的苞谷酒下肚,瞬间解去了初秋的寒意和劳作的疲惫。坐在小店的窗边,看窗外的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偶尔有晚归的村民披着蓑衣走过,身影在灯光与雨雾中渐渐远去,竟让人生出几分“世外桃源”的恍惚。


雨落留坝的日子,没有匆忙的脚步,没有喧嚣的人声,只有山水与雨的私语,时光与诗意的交融。在这里,你可以撑一把伞漫步老街,听檐角铜铃在雨里轻响;可以走进山林,与溪流、绿意撞个满怀;也可以坐在小店角落,看雨打窗棂,享受一段慢到骨子里的时光,这雨落留坝的时光,它慢得刚刚好。作者:八里山人。

来源:秦岭在留坝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