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旅行达人/小众秘境星探/徒步旅行家
从白云机场搭飞机前往西安,坐地铁时,见时间比较充裕,临时决定从三元里下车,去参观这里的抗英斗争纪念馆。学生时代在课本中就知道这个历史事件,平时也常经过这里,但却从没有过来看看。
2号线有一站的名字就叫三元里,出站后沿广园西路北行,十字路口右转进入广园中路,前行不远就看到了路边的三元古庙,这里被称作三元里平英团遗址,纪念馆就设在古庙内。广园中路上方架设着广州绕城高速的高架桥,昔日的村庄早已变成了闹市。
三元古庙原是村里供奉玄天上帝的庙宇,民间称作北帝庙。其始建的历史已不可考,但从残留的重修碑刻中,可了解到其最早的重修记录是在清乾隆五十年,可见其历史要早于清初。
三元里抗英的故事发生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是当地民众自发组织的反侵略斗争,也是近代中国人民自发保家卫国的第一场战斗,而且取得了胜利,具有深远的影响,所以被记入了史册。
从1757年开始,广州成为全国唯一的对外贸易口岸。在与英国的通商贸易中,中国的茶叶、丝绸、瓷器等商品大量出口,而能够被中国人喜爱的进口商品却很少。在正当贸易失利的情况下,英国人卖起了鸦片,而且发现还很赚钱。
但鸦片可不是什么好东西,它不仅残害国民的身体,也让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清政府派钦差大臣林则徐到虎门禁烟,触动了英国人的利益。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林则徐被革职查办。
1841年,英军再次进犯广东,5月24日,广州城郊各炮台相继失陷,后清政府被迫签订《广州停战协定》。广州城郊失陷后,英军四处抢劫,乡民们则自发起来反抗。
5月29日,三元里及北郊各乡乡民在三元古庙前集合,从庙里取出三星旗作为行动的指挥旗,并派人与各乡取得联系。接报后各乡代表在牛栏岗会盟,商议出一条诱敌深入的计策。5月30日,大部分乡民按计划埋伏在牛栏岗四周,小部分佯攻四方炮台,将英军引至牛栏岗。恰好天降暴雨,让英国的火药枪失去威力,三元里乡民凭借手中的冷兵器,把英军打得落花流水。
三元里抗英斗争的胜利,不仅打击了侵略者,更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广州城乡的“街约”、“社学”纷纷组织团练、义勇,开展反对英国侵略的斗争。
如今的古庙被修葺一新,庙前的小院中还摆放着两门大铁炮,代表着中国人民不畏强敌的英勇气概。庙内依然供奉北帝,但同时也立着何玉成、陈连升、飞铊凤等抗英英雄的塑像,他们的名字值得被永远记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