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甘青大环线旅游(兰州进出)回来已经有些日子了,每天翻看手机的时候,某些平台仍然不厌其烦地推送相关信息,好像彼此都是一副意犹未尽的样子。
记得六年前某日与四楼的同事闲聊,他说他刚刚去过了青甘大环线旅游(西宁进出),说体验感非常好,当然价格也不菲。实话实说,当时我就被他说动了心。
一晃儿六年时间过去了,前些天终于完成了这个夙愿。 我之所以执念于要走一趟甘青大环线,主要是因为线路上有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位于黄河以西、祁连山和巴丹吉林沙漠中间的甘肃省西北部,是连接中原和西北地区的交通要道、古丝绸之路的干线。既有丰富的多种自然地貌,也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
我们的游览路线恰好经过了张掖、酒泉到敦煌这一段。西汉武帝时霍去病北击匈奴,为汉朝控制河西走廊、打通丝绸之路奠定关键基础。汉武帝先后设河西四郡即武威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武威,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张掖,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南北朝时曾称甘州。酒泉,一种说法是因城下有泉,泉水若酒而得名。另有一种说法是霍去病将御酒倒入清泉与将士共饮,遂称酒泉。隋朝时酒泉曾改称肃州。如今的甘肃省称呼,就是甘州和肃州的合称。敦煌,敦为大也,煌为盛也,寓意盛大辉煌,汉武帝取其广开西域,大汉辉煌之意,曾称沙州。敦煌西有著名的“两关”即阳关、玉门关,是河西走廊的最西端。
在敦煌游完莫高窟后,同行旅友们都去看演出了,我坚定地打车去了心心念念五十载的阳关。唐朝王维诗云: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关于河西走廊或者说关于边塞的古诗比较多,小时候也背诵过多首,比如凉州词。说到凉州词,介绍几个凉知识:
1.凉州是哪里?主要是指河西走廊四郡之一的武威。
2.是文学体裁吗?准确说是曲调名。
3.为啥作品是古诗?其实是为曲调所填写的词,类似于现在的先有曲后填词。
4.代表作品一二:一是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二是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说到武威,我想起了一件重要的文物,它就是中国旅游的标识“马踏飞燕〞,是甘肃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本来第一天我们中午就飞到了兰州,原本我的计划是下午逛博物馆、傍晚逛黄河铁桥、晚上逛夜市吃点东西,结果因为没有预约成功“省博”,只能转而求其次去了兰州市博物馆,非常遗憾地没有亲眼看到那件“铜奔马”。
以上我之所以说了这么多关于武威的事情,其实是因为按照旅游行程安排我们完美地错过了武威,呵呵。我们是从兰州经西宁走门源(最好的油菜花观赏地之一)、卓尔山,然后翻越祁连山、出扁都口到达了张掖。那一天路程我们经历了三个季节,早上出发时夏日炎炎、阳光普照,中午时分乌云密布,阴雨绵绵,下午车行祁连高山,忽遇大雪纷飞、山间银装素裹,晚上车出扁都口时大家才长舒了一口气,终于来到了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东起武威乌鞘岭,西端就是敦煌的阳关、玉门关。
从敦煌翻越当金山再经柴达木盆地到达格尔木,可以说是我们这次旅程中最辛苦的一天,早五点半启程,晚十点半入住。当然,沿途也看到了许多自然风貌、奇特景观,从敦煌的沙漠、戈壁到当金山的雪峰、峡谷,从黑独山的水墨画风到南八仙的陆上雅丹与乌素特的水上雅丹地貌,从细长绵延的苏干湖到茫茫无际、夜间泛着点点白光的盐碱地……
笼统地讲,我们这次总的行程是绕着祁连山转了一大圈儿,北边主要是甘肃段的河西走廊,南边则是青海段的柴达木盆地和青海湖,感觉最有意思的是围绕青海湖设置了海东、海南、海西、海北四个行政机构,可见青海湖不愧为我国第一大湖。另外,青海湖还有“西海”一说,但刀郎写的“西海情歌〞好像与此没啥关联。
要说这次旅游最出片的地方,那一定是镜头里的卓尔山、七彩丹霞和茶卡盐湖。要说比较遗憾的地方,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错过了德令哈,我们从城南疾速驶过,那里有个“海子诗歌陈列馆”。还有一个是错过了嘉峪关,按照行程安排只是远眺了十分钟,没能登上万里长城的最西端关城。
最后讲个和敦煌有关的故事:
唐朝“安史之乱”爆发后,镇守西域的军队纷纷调回中原,强势崛起的吐蕃趁机占领了河西走廊,河西的一些郡县甚至被吐蕃统治长达百年。张议潮出生时,敦煌陷于吐蕃之手已有十多年。五十年后,机会来临。趁着吐蕃内忧外患,张议潮在敦煌举起义旗,短短的三年时间里,他纵横于吐蕃、吐谷浑、回鹘等各势力之中,最终“以瓜、沙、伊、肃、鄯、甘、河、西、兰、岷、廓十一州来归〞唐王朝,收复的地盘包括新疆东部以及甘肃、青海的大部分。
张家对保护莫高窟曾作出了重要贡献,第156窟即为张家的功德窟,壁画中有“张议潮统军出行图”、“供养人像”等内容。
这个故事有一个看似完美的结局:唐咸通八年(867年),年近花甲的张议潮到达了他为其奋斗一生却从未见过的长安,并在此终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