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扬州市卫健委、扬州市红十字会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2025年院前急救三大民生实事项目的完成情况。2025年初,市卫健委谋划确定了旅游景区AED配置、公益性应急救护培训和新改扩建医疗急救点三个项目,并纳入市委民生“1号文件”进行高位推动。目前所有项目均已提前或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为扬州市民筑起了一道更加牢固的生命安全防线。
扬州市卫健委副主任缪彦介绍,扬州在2025年“五一”前,就已全面完成主城区旅游景区20台AED的投放任务。这一举措实现了主城区旅游景点AED全覆盖,同步开展的20场次AED专项培训,培训景区工作人员1086人次,确保每个景区至少有20名人员能够熟练使用AED。
目前,主城区旅游景点累计投放AED已达30台,旅游景点突发医疗事件处置效能得到全面提升。
公益性应急救护培训是扬州院前急救体系建设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以市急救中心、市红十字会培训师资为核心,带动急救志愿者协会骨干力量,构建了“专业引领+志愿联动”的培训体系。
通过“请进来授课、走出去宣讲”与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广泛动员公安、消防、教师等群体加入急救志愿者协会。
2025年以来,扬州市急救中心已开展培训136场次、23114人次,市红十字会已组织培训145场次、17635人次,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目标200场次、30600人次)。
扬州公益性应急救护培训凭借高质量、广覆盖的培训质效,获得“全国科普日优秀活动”和“江苏省优秀科普单位”等荣誉。
在新改扩建11个医疗急救点方面,扬州制定并印发了《扬州市院前医疗急救站(点)建设指南》。其中,市第二人民医院和广陵区中医院新建2个急救点,已分别于2025年3月和8月正式运行,苏北人民医院、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等9个急救点进行了改扩建,增配了急救车组人员、优化了功能用房布局、完善了车载设备、健全工作流程和制度。此举带来了显著成效:2025年1月至8月,急救平均出车用时由2024年的2分26秒压缩至1分48秒;平均120呼叫反应时间由15分27秒压缩至12分56秒。
此外,通过三大民生实事的实施,扬州全市院前急救体系得到了系统性提升。
在AED投放方面,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跨越;在急救培训方面,实现了从小众到大众、从零散到系统的升级;在急救点建设方面,实现了从单一功能到综合服务、从分散管理到标准化建设的转变。
这些变化带来的直接效果是急救效率的显著提升和群众满意度的不断提高。出车用时缩短了38秒,120呼叫反应时间减少了2分31秒,这样的速度,在急救场景下意味着更多的生机和希望。
通讯员 扬卫萱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庄剑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