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日报记者 苏万昌
在资溪县大觉山景区,有这样一位索道维护工人,多年来,他扎根索道维护管理一线,以精益求精的坚守筑牢安全生产防线,以倾囊相授的热忱培育技术新人,以攻坚克难的担当破解技术难题。他就是江西大觉山景区集团有限公司索道部安全管理维护员李建华,他日复一日默默工作,为游客的出行保驾护航。
恪尽职守保平安
9月10日清晨6点,大觉山的云雾还裹着山间的凉意,李建华和同事们已背着专业检修装备,钻进了索道下的密林中。“每天第一趟巡检必须赶在景区运营前完成,绝不能留下任何隐患。”他一边拨开拦路的枝条,一边向记者说道。行至索道支架下,他沿爬梯稳健攀上20多米高的支架,熟练利落地系好安全绳。“钢丝绳居中,轮组、轴无异响,支架连接螺栓无松动,14号支架正常。”站在狭窄的支架平台上,李建华目光专注,用对讲机向控制室清晰报备。这样的检查在22个支架间逐一完成,1380米的索道全程巡检下来,接近两个小时,他的工作服早已被汗水浸透。
数年如一日的坚守,让“安全”成为李建华融入血脉的责任。为了从源头杜绝隐患,他牵头建立“预防性维修”体系,实行早、中、晚三次巡检,逐一记录、比对上千个数据节点,为每台设备建立“健康档案”,对重点部件分级管控;编制《大觉山索道安全服务流程标准化》体系,对实际的、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使用规则和标准,严格按照特种设备的技术操作规程执行;建立《大觉山索道日清日毕》制度,确保当日问题当日解决。
“游客坐着索道看风景,我们得让他们看得安心、坐得放心。”正是这份厚重的责任感,让李建华和团队守护的大觉山索道,创下了1010万人次零事故的安全纪录,景区的同事都称他为云端上的“索道医生”。
匠心传承育精兵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一名索道维护工人,李建华深知,索道安全依靠的是团队的力量,唯有培养更多技术过硬的年轻人,才能持续筑牢安全防线。
2018年刚到大觉山景区时,面对索道维护人员紧缺的状况,李建华积极推行师徒结对机制,倾囊相授自身经验。技术员洪卫就是其中之一。“记得入职第一天,就是李工带我。第一次爬20米高的支架,我紧张得手抖,是他手把手教我操作,耐心讲解技术要点。他教给我的不仅是维修知识,更是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洪卫说道。如今,洪卫已成长为技术骨干,并在2024年被评为“资溪县优秀产业工人”。
除了师徒结对,李建华还整理索道维护典型案例,每年举办4次技术培训班,手把手教年轻人排查隐患、处理故障。自2018年以来,他先后为景区培养了20多名索道维护技术人员,多人在江西省技能竞赛中获奖。
作为景区党支部书记,李建华积极吸纳技术过硬、表现突出的青年骨干入党,着力建强基层党组织。大觉山悬崖动车站站长唐海冬便是其中之一,“工作遇难题,李工总会主动帮忙。在他身上,我真切看到党员的担当。”在李建华的带动下,景区里越来越多青年技术骨干主动向党组织靠拢,为基层党建注入青春活力。
创新攻坚显担当
在同事们眼中,李建华不仅是“安全守护者”,更是敢于突破的“创新达人”。
大觉山索道部分架设在险峻山崖间,以往托压索轮更换需5人协作,技术人员需背负50多斤的装备攀爬至20米高空,作业风险高、耗力耗时。李建华决心改变这一现状。他利用丝杆原理,设计出一套轻便的换轮工具,经反复试验,最终实现“一人操作、两人配合”的高效模式,大幅减轻高空作业强度,节约人力成本。仅此一项,每年就为景区节省9万余元。
“干就干好,追求更好”。今年,李建华的工作再迎新突破,索道维护关键零件“脱挂索道探伤抱索器实用工艺轴”,市场单价超2000元,景区需38个。他利用业余时间查资料、绘图纸,成功自制该零件,为景区节省成本7万余元。“李工技术过硬,还会‘过日子’,总想方设法省成本、提效率。”景区运营总监田晓飞称赞道。
多年来,李建华始终保持“爱学习、肯钻研”的劲头,先后取得《客运索道机械维修》《客运索道电气维修》证书及《客运索道安全管理》A证,带领团队创新30余种索道检修方法,参与50多项技术改造,累计节约维修资金40余万元,并多次在江西省索道年会上分享经验,成为真正的“全能型”人才。
从一名普通的索道维护工到荣获“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李建华用坚守与创新书写了共产党员的实干与担当。如今,这位50岁的“索道医生”仍在用匠心守护着广大游客的安全,用行动诠释着新时代产业工人的风采。
来源:抚州日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