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中轴线遗产资源 打造特色外事活动场景
“古都之脊”拓展国际交往新空间
登正阳门箭楼俯瞰古都肌理,在钟鼓楼聆听“时间的回响”,于先农坛触摸农耕文明脉络……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以来,本市深入挖掘遗产资源,积极打造特色外事活动场景。这条历史悠久的“古都之脊”正以全新姿态,成为承载大国外交、促进文明互鉴的国际交往新空间。
中轴线不仅是凝结着数百年营造智慧的文化遗产,更是承载国家重大典礼、见证历史荣光的精神坐标。本市将“打造特色化国家会客厅,建设外事接待资源体系”作为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的重要任务。市外办会同市文物局及相关文博单位,以核心区为重点,结合城市更新、中轴线遗产保护、“博物馆之城”建设等专项工作,对历史建筑、主题博物馆、传统院落、特色胡同等进行功能激活与场景重塑。在先农坛、天坛公园、钟鼓楼、正阳门等中轴线遗产点位,一系列兼具文化底蕴与外事功能的场景加速成型。
通过向中央单位宣传推介,这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场地,成为举办高级别外交外事活动的“新舞台”。今年7月,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一行专程登临正阳门箭楼,参观中轴线专题展览,了解中轴线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成果,感受北京壮美的城市空间秩序。近年来,在钟鼓楼、天坛公园等场所也多次举办重要外事活动,中外双方在沉浸式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共商合作、共叙友谊。
中轴线不仅是特色“会客厅”,更成为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递文明温度的重要窗口。去年7月,来自柬埔寨、法国等12个国家的北京友好城市官员沿中轴线“Citywalk”,在青砖灰瓦间品味古都新韵。10月,50余国驻华外交官和文化使节在先农坛参与文旅体验活动,感受中国农耕文化的厚重。今年4月,首批17处北京文化论坛会客厅场地发布,其中10处位于中轴线遗产区及缓冲区,成为展示中华文化的“闪亮名片”。
市外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市外办将与市文物局及有关文博单位等密切合作,持续挖掘中轴线文化遗产价值,打造更多兼具文化内涵与时代特色的外事活动场所,精心设计场景、丰富活动内容,让这条凝结着中华文明基因与城市记忆的壮阔轴线,成为传递友谊、促进文明互鉴的开放轴线、友好轴线。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