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狂欢节这事儿,提起它很多人脑子里就蹦出热辣辣的画面,觉得那儿的人都放得开到极致。
可实际情况呢?它确实是巴西的文化名片,每年二三月间热闹得不行,但所谓的“全民裸奔”多半是外界误传。
从欧洲老传统变成巴西的街头狂欢
巴西狂欢节的根儿其实在欧洲中世纪,那时候天主教徒要过四旬斋,斋戒前一周大家就得好好乐呵乐呵,办宴会、跳舞啥的,算是最后的放纵。葡萄牙殖民者把这习俗带到巴西,1641年萨尔瓦多那儿就有了最早的记录,马队游行扔彩粉、泼水果汁,挺乱的。
到了19世纪,巴西独立后,这节日开始本土化,非洲奴隶带来的鼓点和节奏混进去,成了桑巴舞的雏形。里约热内卢的狂欢节从街头小打小闹,发展到1928年第一届正式桑巴学校竞赛,那时候奥斯瓦尔多·克鲁兹学校拿了头筹,从此固定下来。
现在狂欢节每年从忏悔星期五下午开始,到圣灰星期三中午结束,大概三天半。东南部像里约、圣保罗,焦点是桑巴学校游行,在桑巴多姆体育场办,参赛队伍得提前半年准备,花车、服装、音乐全得精雕细琢。东北部如萨尔瓦多、累西腓,则是街头blocos派对,民众随便加入,跳frevo或maracatu,氛围更接地气。
音乐上,samba-enredo是主流,歌词讲巴西历史和时事,配上重低音鼓,感染力强。服装是亮点,舞者多穿羽毛、珠链的紧身衣,比基尼式样常见,尤其是女性,但这不是随便裸露,得符合学校要求。维基百科上说,桑巴多姆里所有表演者必须着装,偶尔有队伍服装延误穿内衣上场,但那是例外,不是常态。
开放这块儿,得说清楚。狂欢节鼓励身体表达,舞步扭腰摆臀,挺性感的,但“裸奔”这词太夸张了。巴西法律和赛事规则禁完全裸体,1990年桑巴联盟就明文规定,违者罚款或取消资格。街头派对上,有人脱上衣或穿最小限度衣服,但多是游客或年轻人闹着玩,主流还是有装饰的。
有人说巴西人对身体挺自信,海滩文化影响大,但节日里尺度控制在“暴露但不淫秽”这个度。历史上,1912年因为外交官去世,市长停发许可证,但街头还是有人自发玩;军政府时期也管得严,可狂欢没停。总之,这节日从宗教起源,演变成巴西多元文化的缩影,开放是特色,但有底线。
街头派对的热辣与实际的界限把控
说起狂欢节的开放,街头游行是最直观的。里约的blocos从下午开始,成千上万人挤在巷子里,跟着乐队走,边走边喝啤酒、跳舞。服装多样,有人全副武装羽毛装,有人就短裤T恤,女性常穿比基尼加头饰,男性偶尔男扮女装,涂荧光颜料,挺热闹的。
在桑巴游行里,评委看服装设计、舞蹈同步和音乐,队伍得花大钱,平均一个学校上百万雷亚尔。舞者训练几个月,步法精确,臀部摇摆是标志,但衣服得盖住关键部位。凤凰网文章提过,狂欢节异装癖挺多,男人穿裙子跳,女人学男人姿势,但这算文化表达,不是无底线放纵。
东北部萨尔瓦多,axé音乐配街头派对,参与者多是本地人,服装简单,偶尔有油彩身体,但还是有布料。游客来得多,2018年里约吸引150万外地人,经济拉动上亿美元,可也带点乱象,如小偷趁乱下手。
尺度这事儿,巴西人自己有数。节日氛围鼓励亲密接触,喝酒跳舞后容易擦枪走火,但政府和社区管着。维基上没提裸体细节,但从赛事规则看,裸露超标就出局。
狂欢节对女性化狂热独特,男人想有女性特征,女人跳得野,但这不等于性乱。海滩文化延伸到节日,伊帕内玛那儿抗议无上装,2013年BBC说预期几千人实际十几人,证明巴西人开放但不极端。总之,街头热辣是真,界限也实打实,节日乐子大,但得守规矩。
政府分发避孕套的背后逻辑
政府在狂欢节的角色,关键就是拉住那股“克制天性”的劲儿。每年节日前,卫生部就开始行动,发放海量避孕套,预防性病和意外怀孕。2004年新浪新闻说,巴西部长亲自上阵,分发时强调节日接触多、衣着露,性行为易频发。
2008年路透社报道,全国发1950万只;2015年美联社说7000万;2020年墨西哥湾通讯社提1.28亿。里约和圣保罗街头设点,志愿者递给舞者和游客,还配宣传单,讲艾滋和梅毒风险。
为啥这么干?巴西天主教影响大,禁堕胎,节日后单亲妈妈多,新生儿进贫民窟,社会负担重。网易文章说,狂欢节“地球最疯狂派对”,政府默许放纵但发套“救火”。
2007年路透社,额外1000万只提前寄州;2016年巴西通讯社,500万只给17城街头。联合国毒品办2013年帮圣保罗发50万只,跑一个月。2006年ABC新闻提“穿好自己”活动,2500万只鼓励保护。专家说,这有效,性病传播率降了。
操作上,节日期间广播循环提醒,部长有时现身现场握手发套。里约市政府从2000年代推卫生计划,海报贴广场,讲责任感。凤凰网2023年说,1.2亿只免费发,针对风流事多。
有人说,这不光防病,还控人口压力,贫民窟孩子吃不饱、受欺凌,治安乱。政府不道德说教,就用实际行动,接地气。总之,这呼吁克制不是空话,数据摆那儿,节日欢乐得配防护。
狂欢节开放有好有坏,好在拉经济、融文化。每年游客百万,里约GDP提振10亿刀以上,桑巴学校就业多,社区凝聚。坏在放大问题,3月节日后出生率升,单亲家庭增,贫民窟如罗西尼亚压力大。政府发300万安全用品,军队上街保安全,但抢劫帮派没少。
长远看,节日是巴西人发泄口,工作累、社会不公,狂欢三天做自己。但负面积累,孩子进窟,教育医疗跟不上,治安恶化。政府持续推计划,到2025年发量400万,学校加讲座。
但根子在贫富差距,移民潮遗留。维基说,2020-2021疫情停办,证明健康优先。知乎讨论,巴西自信体,但节日尺度需平衡。开放是魅力,克制是责任,政府这手挺务实。
总的,巴西狂欢节开放是真,但没“裸奔”那么夸张,政府呼吁也实干。节日乐子大,问题也多,得理性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