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北京的入境游市场肉眼可见地热闹了起来。
短视频里外滩的金发碧眼外国人、朋友圈刷屏的“中国被老外占领”,都在诉说入境旅游的火爆。
官方数据似乎也印证着这份热度,截至2025年7月底,北京入境游客已达291.6万人次,同比增长46.2%。
可令人意外的是,北京入境游客中,欧美来京游客从31.7万余人次锐减至不足16.9万人次,降幅高达46.78%。
美国这种游客近乎“腰斩”的降幅率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原因呢?
入京市场游客变化
实际上2025年上半年的入境外国游客市场,呈现出“整体向好、结构分化”的鲜明特征。
上半年外国人出入境总量达3805万人次,同比增长30.2%,其中入境游客数量的增长尤为突出。
而将目光聚焦到北京这一核心旅游城市,变化则更为直观。
2019年上半年入京外国游客为153.6万人次,2025年同期已增至204.3万人次,增幅达到32.99%。
假如细分到各个国家,游客的变化则十分明显。
亚洲无疑是最大的增长地区,入京亚洲游客占比已从2019年的不足35%飙升至近46%,几乎过半。
非洲则成为意外的增长亮点,入京游客较2019年同期猛增85%,成为了除亚洲外的重要增量来源。
而欧洲游客总数实现了四成多的增长,但这种增长依赖单一国家的拉动。
那就是俄罗斯,它的入京游客从2019年的4.352万人次激增至21.267万人次,增幅388.7%。
其新增人数甚至超过其他所有欧洲国家增量之和,但刨除俄罗斯后,其他欧洲国家整体仅能算微增。
美洲市场成为了唯一的“冷点”,上半年入京游客较2019年减少三成。
美国游客锐减原因
在全球入境游客版图的重构中,美洲市场的遇冷尤为刺眼。
而作为美洲旅游主力的美国,其游客数量的腰斩式下降更是成为焦点。
2019年上半年,美国入京游客达31.728万人次,2025年同期仅为16.885万人次,降幅达46.78%,绝对减少量在所有国家中最多。
交通成本与便利性的恶化是最直接的阻碍。
2025年美国对华加征关税至125%,关税成本传导至航空业,使得中美航线机票价格飙升。
而且中美航班运力仅恢复至疫情前30%,整体欧美至华航班恢复率仅65.4%。
英航停了北京线,澳航砍了上海-悉尼航线,不少美国游客不得不忍受20小时以上的转机行程,出行意愿大幅降低。
西方媒体的“恐惧营销”则从认知层面削弱了美国民众的来华意愿。
美国政府和媒体对中国的负面宣传持续发酵,民调显示38%的美国民众视中国为“敌人”。
德国智库等机构也刻意渲染“中国军力威胁”,即便中国沿海城市的治安数据远超纽约、伦敦,这些片面报道仍让不少美国民众产生误解。
欧洲退休教师玛格丽特念叨了十年要爬长城,临行前却被新闻吓退,这种因舆论误导放弃行程的案例并不少见。
而过去几年来,中美在贸易、科技等领域的摩擦不断,这种紧张态势渗透到民间,也使得跨太平洋的旅游往来受到明显冲击。
全球不同国家来华人数的涨落,实际上是政策、经济、国际关系等个方面作用的结果。
来华旅游“政策红利”
政策红利的多少直接决定了部分国家的增长幅度,马来西亚和泰国是免签政策的典型受益者。
自从2023年12月1日中国对马来西亚实行单方面免签以来,马来西亚来京游客从2019年的3.7万人次猛增到13.127万人次,增长254.03%,今年7月马来西亚也对中国免签,预计后续数据会更好。
2024年3月1日中泰互免签证政策正式生效后,泰国来京游客达7.449万人次,同比增长174.03%。
经济发展水平则是另一关键原因,越南的增长最能体现这一点。
中国并未对越南实行免签政策,但越南来京游客仍从2019年的8200多人暴增到7.406万人次,增幅801.08%。
核心原因在于越南经济的快速发展,老百姓兜里有钱了,出国旅游的需求随之释放。
而中国与越南地理相近、文化相通,旅游成本相对较低,自然成为越南游客的首选目的地。
国际关系的亲疏则在更大程度上影响着游客流动。
在2025年9月15日免签政策落地前,俄罗斯来京游客已增长近四倍,这种增长速度充分反映了两国关系的紧密程度。
与之相反,日本和韩国的表现则受中美关系影响明显。
日本来京游客下降24.89%,从11.92万人次降到8.953万人次,韩国游客仅微增2.3%,在亚洲一片高歌猛进中近乎停滞。
欧洲内部的分化同样源于国际关系的差异。
德国、英国、瑞典、瑞士等西欧国家游客均明显下滑,跌幅超两成,这些国家在外交上与美国的紧密联系直接影响了民间交往。
而意大利、西班牙游客逆势大涨,分别增长56.25%和77.47%,与其在经济上更依赖中国、文化上相对独立的立场密不可分。
还有部分国家呈现出“政治与经济分离”的务实特征。
加拿大作为美国的“小兄弟”,在政治上紧跟美国,但游客数量仅微降0.52%,几乎与2019年持平。
澳大利亚表现更为突出,虽然政治上与美国靠拢,但经济上高度依赖中国这一第一大贸易伙伴,其来京游客增长17.56%。
新西兰游客也增长了37.18%,这种数据变化都体现了经济利益对民间交往的支撑作用。
结语
数据清晰显示,中国入境旅游市场整体保持增长态势,204.3万人次的入京游客数量较2019年显著提升,只是游客的类型发生了变化。
这种人流变化,本质上是全球格局变迁体现。
铁了心要跟中国“脱钩”的国家终究是少数,大多数国家都在秉持务实态度,在政治与经济、外交与民间交往之间寻找平衡。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