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现在要是你去巢湖云水湾,能看见姑娘开着跑车打卡拍照,可20年前啊,这湖根本没法靠近。
2008年夏天,有村民站岸边看着湖水直发愁,整个湖面跟铺了层绿色绒毯似的,全是蓝藻,风一吹那腥气能熏退三里地,那时候渔民日子更难。
倪新德他爹辈儿在湖上漂了一辈子,8艘渔船挤着二十多口人,夏天开渔时,渔船昼夜在蓝藻堆里钻,船桨划下去都黏糊糊的。
饮用水得划到湖中心取,回来还得撒明矾沉淀,渔民们愁啊,可除了望着满湖蓝藻叹气,啥招没有。
更揪心的是,渔家孩子跟着漂,祖辈没一个识字的,都盼着下一代能上岸读书,别再吃这碗苦。
你看,那时候巢湖是“界湖”,分属好几个地方管,治污政策各唱各的调。
2006年滨湖新区开建,2011年巢湖并入合肥,这湖才从“别人家的”变成“自家的”,治理才算真正提上速。
150亿砸出来的转机:从捞藻到渔民上岸
2013年夏天,滨湖段湖面上全是捞蓝藻的工人,小船一趟趟往岸上运黏糊糊的藻浆,这只是开始。
合肥一口气砸了150亿,改排水管网、建污水处理厂,连入湖的排污口都挨个整治,农业上也下了狠手,化肥农药得减量,生怕地里的脏水冲进湖。
2017年,庐江县往湖里撒了成千上万尾鱼苗,这是给巢湖“清肠”呢,到2020年,巢湖干脆搞起十年禁渔。
倪新德家交了渔船,搬进安置小区那阵子,心里直打鼓,祖辈打鱼为生,突然上岸能干啥?他先是打工、开车,后来瞅准生态旅游的机会,2024年在湖边开了家茶社,现在每天能来两三百游客,沏着茶看湖景,日子跟以前在船上颠沛流离完全不一样了。
这十年治下来,变化有多大?2022年巢湖没再暴发蓝藻,藻密度降了不少,水质稳定在Ⅳ类,部分地方达到Ⅲ类,能做生活饮用水了。
岸边的芦苇荡里,白鹭一群群飞,跟风景画似的。
当马拉松跑过湖岸线:人湖共生的新活法
现在的巢湖,彻底成了合肥人的“后花园”,2024年合肥马拉松,赛道就沿着环巢湖大道跑,选手们边跑边看湖景。
2025年夏天,南淝河入湖口那,摄影师正给新人拍婚纱照,远处是滨湖新区的高楼,近处是粼粼波光,谁能想到以前这儿全是臭水?
王家嘴观景台一到傍晚就挤满看日落的人,有人带着孩子在吊床上晃悠,有人支起画板写生。
倪新德的茶社就开在这附近,他常跟客人念叨:“以前船下全是蓝藻,现在水下能看见小鱼游。
”岸边还建了个“岸上草原”,刚弄好那会市民全来打卡,跟逛公园似的。
从蓝藻泛滥到生态样板,巢湖这20年走的路,其实是给城市跟自然怎么处好关系打了个样。
当渔民从“靠湖打鱼”变成“靠湖卖风景”,当马拉松赛道绕着湖跑,这湖才算真正活过来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