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带了一个外地的生意人去了山谷流泉文化园,去爬了天柱山东关。
回来后,他说:“潜山这几年变化真大,整洁干净,山水保护的好,路修的很好。天柱山值得玩,山谷流泉值得小憩,但你们的宣传没有做到位,知名度不够,是挺可惜的。”
我说:“我们在宣传上已经很努力了,各方各界都很努力。”
他轻轻地笑了笑:“你们的那些文旅宣传根本没有Get到点,是信息轰炸,不是心动阻击,是无效投放,无法激起有效共鸣。”
他的话让我醍醐灌顶,我盯着他沉默了很久,他并没有打断我的沉默。
是的,千篇一律的“青山绿水”、“历史悠久”很容易被瞬间划走。找到自己独一无二的“点”,才是打造文旅IP的核心,这个“点”是这座小城的灵魂标签,我想以后要积极寻找这个点,在写家乡潜山的作品中呈现。
我们天柱山的东关游线被时光凝固了20年,于今年的3月27日重新开放,这一天对于我们潜山人来说是值得铭记的一天。
这条游线因为险、难,在2005年前后进入封闭维护阶段,这20年来,我们潜山让该区域的生态得到修复,设施也进行了安全升级。
这条东关游线整合了大天门、玻璃栈道等核心景点,还新增了龙潭河索道,让天柱山形成了更完善的游览体系,这条游线是具备网红游线的热度的。
我第一次爬东关游线,在上面待了20分钟,随意取了几个景,回来写了四篇文章,有人在我的文章下留言:你这流量……马上给那条路干堵起来了。
第一篇写的是天柱山上的清凉,阅读量0.5万;第二篇写的是龙潭河索道,阅读量2万;第三篇写的是一株野草博落回,阅读量6.2万;第四篇写的是山下的一座小庙,阅读量1.6万。
这些数字目前还处在上升的过程中,你看,天柱山东关游线是很受关注的。
当然,文旅宣传Get到点,这是一个系统工程,而非一句口号的灵感迸发。
我们要进行深度自我剖析,不能简单的罗列资源,要问自己,我们最独特、最不可复制的是什么?
可能是我们潜山的地理奇观,可能是我们当地的一种风俗一个人物,还可能是一种感觉。
我想了很多,觉得Get到点的本质,是要把以前的“资源思维”转化过来,把它独一无二的东西挖掘出来。
我要把自己修炼成一个深刻的洞察者、动人的故事讲述者和精准的连接者。
这样我才能成功的抓住点,能让人因为一个瞬间、一种味道、一个画面而心生向往。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