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黔东南州锦屏县隆里古城锣鼓喧天、非遗花脸龙舞动街巷,标志着这座承载600年军屯历史的明代卫所古城正式全新开城运营。从“可居住的博物馆”到“舌尖上的戍边记忆”,从沉浸式剧本杀到活态非遗展演,多元业态将古城从 “静态历史标本”变为“动态烟火空间”,让游客得以沉浸式触摸六百年的生活肌理。

住:入宿历史褶皱,主题民宿藏尽烟火故事
古城以“可居住的博物馆”为理念打造三大主题民宿集群,每一处院落都承载着明代生活的鲜活记忆,让住宿成为读懂古城的第一扇窗。

千户守备院以明代卫所文化为核心,院落复刻千户府邸的规制,推开窗便能听见古城的晨钟与鸟鸣,沉浸式感受戍边将领的生活日常。市井戍边院聚焦普通军户的烟火人生,讲述“戍边守家”的民间故事,尽显邻里温情。耕读传家院紧邻状元祠,浸润着明清科举文化气息。所有民宿均保留古城建筑原真性,让“住进历史里”成为现实。

吃:舌尖解码戍边史,军屯风味藏尽时光味
古城美食以“古作物+非遗技+军屯符号”为核心,构建起独具特色的味觉体系,军屯食坊与酒肆成为品味烟火的核心地标。

军屯宴堪称“戍边历史活化石”,招牌菜铁锅炖大鹅选用本地散养鹅,搭配复耕的明代古稻焖制,辅以用非遗炭火技艺烤制的盔甲脆饼、箭簇米耙,每道菜品都对应着“沙场犒军”“军民庆功”等历史场景。宴席间还有村民演绎“千户敬酒”情景演绎,仪式感与烟火气拉满。

军屯酒肆白日的咖啡煮茶为游客提供了沉浸式感受古城慢生活的载体,与周边的耕读文化、卫所历史形成“休闲+文化” 的场景组合,让游客在茶香咖啡香中沉淀对古城的感知;夜间的喝酒唱歌则激活了古城的夜色经济,将“600 年星空夜下的千千阙歌”从概念转化为可参与的体验,使古城从“日间可游” 升级为“昼夜可享”,延长了游客停留时间,助力实现“从旅游过境地到文化发生地”的跨越。

此外,古城街巷小吃摊的特色美食,一口下去满是六百年的生活甜意。食客可坐在路边,看街巷中往来的“明代装束”行人,恍若穿越时空。
玩:沉浸烟火长卷,昼夜皆有互动好戏
古城以“全员可演、全程可玩”为核心,打造从白日到深夜的沉浸式体验矩阵,让游客从“旁观者”变为“烟火共创者”。

白日:实景演绎与互动探秘
沉浸式情景剧《隆里六百年》每日在青阳门、戏台广场等点位上演,本地居民饰演的商贩、匠人穿行街巷,《草市争摊》《书院科考》等片段轮番呈现,游客可换装加入“千户巡街”,与NPC互动推进剧情。
古城超级剧本杀覆盖全景区,《千户断案》《书院科考》《酒肆勾栏》等主题剧本让游客化身“戍兵”“书生”“商贾”,在龙标书院破解谜题、在街巷完成任务,将古城变为“永不落幕的实景剧场”。
非遗花脸龙展演在戏台广场开舞,五彩龙身随着鼓点翻飞,游客可亲手绘制龙脸脸谱、参与舞龙互动,感受六百年传承的文化信仰。
夜间:烟火与祈福共映
夜幕降临后,军屯碳烤市集亮起灯笼,炭火上的山货滋滋作响,搭配酒肆的民谣演出,尽显市井热闹。21点的“千灯送福” 仪式从蜈蚣街出发,数百盏灯笼组成长龙,游客可写下心愿灯牌,随队伍行至青阳门共同祈福,让夜晚的时光更添韵味。
延伸体验:研学旅拍皆可享,烟火故事可带走
古城还打造了多元延伸业态,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全国首个“古军屯堡文化研学基地”设有历史探秘、非遗手作等课程,研学团队可在粮仓改造的教室中研读军屯历史;明代旅拍提供百余种传统服饰,专业团队取景古城墙、状元祠等点位,定格“穿越时空”的瞬间。
在辎重市集,非遗竹编、花脸龙脸谱、状元笔等文创产品皆是“文化解码钥匙”,游客可将“六百年记忆”打包带走。十一国庆中秋期间,古城还将举办“烟火生活节”,舞花脸龙、品新米、赏月圆等活动,邀游客共赴团圆之约。
正如古城老居民所说:“隆里不是‘被观看的盆景’,是仍在生长的烟火史诗。”全新开城的隆里古城,正以住、食、玩的多元业态,让六百年的生活智慧在柴米油盐与欢声笑语中持续流淌。(图/杨道军)编辑:陈美钰 编审:杨道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