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世荣
微信版第1799期
郎溪县自古以来钟灵毓秀,景色妍美。据明嘉靖《建平县志》记载,古代建平八景是:涛峰远望、石涧春和、茅岭凝青、鸦山古迹、伍牙飞翠、峡岭回峦、凤山胜景、石佛撑云。今天,用我的眼,为你探寻“鸦山古迹”吧。
2022年5月29日星期日,郎溪县作家协会李瞻、梅府军、陈蓓蓓、王祖清、高世荣五位副主席,驱车深入姚村镇腹地,下车徒步实地探寻鸦山古道。
鸦山岭古道,是历史上经商的必经之道,也是战事通道。东线长15公里,西线长13公里,两道均用块石、山石砌筑,路面宽1-1.5米不等,基本上沿山溪沟壑行进。这些线路是历史上商业繁荣的最好见证。鸦山岭古道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一行人首先探寻鸦山古道的西线。西线的古道路段,主要指姚家塔到螃蟹岭之间,前文说全线长13公里,就是指这里。从姚村出发,到姚家塔,车行四五里路,来到妙泉村永丰殿村民组所在地。其间,道路弯曲,地势平坦,古道被村村通公路代替。
古道在永丰殿村对面,遗留一处古迹叫“花戏楼”。这个村的村民,大多是湖南湖北的两湘地区移民。据村民介绍,花戏楼建于明代洪武年间,清代康熙年间重修。花戏楼南对面,建有“永丰殿”。殿,古代泛指高大的房屋,这里专指供奉神佛的大厅。崇山峻岭中,建这样一座大殿,可想而知多么艰难。草丛中,遗弃有一块碑石,上方刻有“五猖圣会碑记”字样。花戏楼主要表演皖南花鼓戏、跳五猖等戏种。经商往来人员,行于此地,需要歇个脚。熙熙攘攘,热闹非凡,自然形成街市。永丰殿村,由此而得名。
坐车,沿覆盖古道的村村通公路继续向西前行,约摸四五里路光景,我们到了永丰村刘家冲村民组。走近刘家冲,就走进了人间仙境。这里家家开门见山,户户门前流淌着山泉水。“一水护村将楼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这里是世外竹园,人间天堂。
一进村,那棵古枫树就映入眼帘。它挺拔高大,两个人都合围不过来。它汲取山中日月精气,又被泉水无声地滋润,长得枝繁叶茂,浓荫匝地。它是千年的历史见证。在他面前驻足仰望,感觉自己是多么的渺小,你不过是它匆匆的过客,是它年轮中一道浅浅的印。扬起头看它,它分明就是神,镇山之树神。
郎溪诗人高寻有《古老的枫树》诗赞曰:“连绵起伏的山,/环抱着仙境般的刘家冲。/走进来,/我看到那古老的枫树。/它那粗大的树干写着五百年沧桑,/挺拔的身姿预示着山村蒸蒸日上。/它的胸怀在蓝天,/深情藏沃土。/它是镇山的神,/保佑着一方平安。/我情不自禁地想抱抱它,/可就算再加上几个我也抱不起来啊!/看着看着,/我的视线模糊了,/眼前成了旅游度假村,/许多客人在这里合影留恋,/那古老的故事和美丽的自然景观,/被人广为流传......”
山村是一支幽远的笛,刘家冲是镶嵌在鸦山古道上的活化石。刘家冲的特色可以用“四绝”概括:老龙沟顶茶,玉泠泉中水,傍村七姊妹,后洼石耳美。前人之述备矣,本文不再赘述。
我们此行的目的,是探寻鸦山古道。刘家村是螃蟹岭脚下的村庄。我们泊车村旁,开始登螃蟹岭。此岭是宣州区与郎溪县的界山。山那边,是宣州区水东镇所在地,与著名的宣城旅游景点龙泉洞相连。山这边,是郎溪县的刘家村。鸦山古道,通过螃蟹岭,把两地紧密联系起来。
螃蟹岭海拔估计有400余米高。古道保存得非常完好,典型的原生态,林木葱茏,翠竹掩道,环境幽静,风景优美。一路青石碎石铺就。我们踩着一块块被岁月踏磨得光亮可鉴的青石,拾级而上,似乎可以听到当年商人们的驴铃儿叮当声响,从久远的历史隧道中传来。
细雨绵绵,山岚飘荡。我们拨云见古道,沿着山路十八弯,防滑怕摔,花了足有半小时之多,小心翼翼地登上了螃蟹岭。岭上有一座建于道光年间的天泉庵,被县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庵内菩萨精美完好,香火不断,只是难觅传说中的尼姑的仙踪。
返回刘家冲,看到一勾山岚,满眼翠竹,烟雨濛濛的村庄,触景生情,口占一首七律《古道见刘家冲》,聊寄感怀:“竹涛滚滚似财源,溪水潺潺道甚欢。枫树参天承好日,新房匝地揽福年。儿童捧卷思山外,村女红妆走寨前。龙尾翻腾淋细雨,为留游客再流连。”
我们再访鸦山古道的东线。东线是姚家塔到鸦山岭的郎溪县境内的一段古道,前文说全长15公里,就是指这里。我们乘车从刘家冲往东南方向,由岔道斜插到东线的中途青苔岭。再由青苔岭,一路西行,抵达鸦山老街,来到鸦山脚下。
据记载:鸦山,又称丫山或雅山,位于郎溪县南姚村镇永丰村境内。此山也是郎溪县与宣州区的界山,海拔446米,周围约15平方公里。山峰高耸,林茂竹翠,野花盛开,鸟鸣山幽,空气清新,秀色可餐。有语赞曰:“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登巅可眺望宣城、广德。主峰东侧有一山口,古名唐猊岭。鸦山岭位于螃蟹岭的东部,是古代郎溪通往宣城、宁国、泾县以及徽州的主要通道。那时,商贾行旅往来,络绎不绝。如今,山岭两侧登山石级仍然完好,人称“鸦山古道”。
所谓“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指的是鸦山岭界山两侧登山石基这一段路。山岭之外的通往鸦山沿线古道,已经被村村通道路改造为现在的水泥路。
我们一行人登鸦山岭,走了一半,登山曲折之路况,与西线螃蟹岭情形无异。已经是中午12点,午饭时候到了,就没有爬上山顶,而是下山原路返回直奔姚村街去了。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东线停车眼见的景点有“改革开放”前永丰造纸厂的遗址,青苔岭的飞来石景观,青苔岭到夏桥的小支线古道遗址,报国寺的黄金台遗址,民间故事传说中的绣球石物证,鸦山小河中某段宣石砚台遗址,鸦山老街老屋等等。这些景点,前贤访记数不胜数,我就不牙牙学舌了。
探访结束,想起了大诗人李白的名诗《寻雍尊师隐居》:“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拨云见古道,倚石听流泉。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中有名句“拨云见古道”,非常契合今天的场景,遂援引为本文题目。
(作者系郎溪县发改委退休职工)
制作:童达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