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馒头
编辑|江娱迟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原创内容请勿转载
来自齐齐哈尔的艺术工作者梁子,以收集日常物件为纽带,开启了与世界对话的旅程。
他的收藏情结,源于成长中的家庭影响。
父亲整理邮票时,他看到小小纸片里藏着跨山越海的情谊与历史脉络。
母亲会仔细检查每袋垃圾,确认无用才丢弃。
这份对物品价值的尊重,让他从小就爱捡路边的旧娃娃、废品站的“宝贝”,
甚至搬家时会带走一点灰尘,怕遗忘过往生活。
而如今他带来了自己的故事,也收集了很多故事。
像鱼
2010年,梁子第一次独自旅行到南太平洋的萨摩亚(地图上难寻的文明发源地),这次旅程彻底改变了他。
飞机上邻座阿姨分享的半块炸鸡、机场传统乐团的欢迎、公交上能坐在陌生人腿上的温暖,都让他新奇。
在首都阿皮亚的菜市场,他和当地人喝着土味的Kava饮料,因东方面孔成了“名人”。
停留一个多月后,他文了萨摩亚传统文身,骨头小耙子敲出的图案,藏着“章鱼吸盘”“分享”“矛头”等寓意,象征守护家人与村庄。
这让他成了“半个萨摩亚人”,也让他认定“行走是获取知识的方式”。
此后他多走陆路旅行,收集战争日常品、文化标志物,藏着普通人的智慧与一代人的记忆。
2013年,梁子在开罗的ManshiyatNaser(旅行指南里的“垃圾城”)看到触目景象:男人收垃圾、女人分类换钱,垃圾堆满屋顶街巷。
一个小女孩拽着他喊“Boss”,以为他是收垃圾的中间商,还说粉碎塑料的机器“吃掉”了爸爸的手。
另一个女孩说自己“像鱼,生在水里就离不开,这是命”。
当晚他在市中心买了个带滚轮的玩具鱼,想送给女孩却没再见到。
对他而言,那捆塑料垃圾和玩具鱼,是当地人挣扎求生的证明。
归家
2017年7月,梁子从伦敦骑自行车回家,381天后进了齐齐哈尔小区。
路上他遇过不少奇事:在塞尔维亚当厨艺评委,百盘鱼吃着都一个味;见过微型国家Liberland的总统,对方骑水上摩托带他游多瑙河。
但最难忘的是伊朗德黑兰的梅迪大爷,大爷写了封信,开头是“PleaseDon'tGoDown.”,讲两伊战争时,双方战壕因大雨洪水泛滥,士兵们连夜抗洪,第二天交换香烟、讲笑话,却在傍晚跪拜祈祷太阳不落,因为黑夜后又要成敌人。
“最难忘的不是笑声,是跪地的背影”,这话让梁子每天看落日,也让他想通过物品讲这些故事。
梁子真正思考“收藏的意义”,是因为一本叫COLORS的杂志。
在新西兰奥克兰的杂志店买到它时,书脊上“amagazineabouttherestoftheworld”(一本关于世界其他角落的杂志)打动了他。
杂志用公正诙谐的方式说“世上事都与你我有关”,他和朋友小沛收集了1991年以来的每一期,讨论里面的移民话题、“粪便的价值”等内容。
分享
回国后,他想让私人收藏变成公共分享,于是做了“博物馆商店”计划ChuanProject,让普通物件有机会“说话”。
他的收藏里,每个物件都有故事:在柏林杂货铺看到的加纳玩偶Deidei,是非洲首个工业制造玩偶,70、80年代加纳孩子几乎人手一个,原型是纪念夭折双胞胎的草编娃娃,如今成了加纳独立(1957年撒哈拉以南非洲首个独立国)的时代印记。
车臣的库菲帽,原本是伊斯兰礼拜时遮头的信仰象征,战后加了迷彩纹,成了战争的痕迹,车臣设计师Kunta还和他合作衣服,说“长城与高加索塔楼能共鸣,不同文明有相同处”。
非洲的坎加布,能裹婴儿、当嫁衣,印着格言口号,东非女人用它无声表达想法,多哥的蜡染布上,“手上放金币”是“自己攒钱”,“母鸡带小鸡、公鸡只露头”是“母亲撑起家”。
还有非洲的轮胎鞋,用废轮胎做的,因为当地回收轮胎难,燃烧填埋污染大。
马赛人穿它,兽皮换成轮胎纹理,藏着全球化对游牧民族的改变;土耳其监狱的串珠,几元就能买,一战时战俘编来换食物。
绣着“MakeAmericaGayAgain”的帽子,改自特朗普的“MakeAmericaGreatAgain”,是对限制LGBTQ+权益政策的回应。
俄乌战争时,俄罗斯的柴布拉什卡玩偶(原本是国民吉祥物)成了士兵的护身符,乌克兰的莫坦卡娃娃(传统家庭护身符),也被做成军医模样,致敬救人的英雄。
梁子也想过把物件当商品卖,却放弃了阿富汗战争地毯,巴基斯坦朋友帮他采购的地毯上,动物图案变成枪炮。
但制作者多是贫困没文化的人,连“911”都写成“2007”,错了就一路模仿。
他不忍心,转而找良性模式:2019年在尼泊尔找到Gostee社区,这里的人住河床棚户,靠政府教的手艺做包,他和他们合作,在包上缝尼泊尔语地址,希望买包人能找到这里。
还和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的手工艺人合作,对方说“不赚钱不想做,但你要就做”,因为怕手艺失传。
结语
如今在想象力学实验室和B1ock时尚概念店的支持下,梁子在杭州有了线下展示空间,也欢迎别人带物件来分享。
他说这些贴身之物是人与世界的软屏障,也是身份的延伸,“每个人的生活都是活体博物馆”。
每当他看这些收藏,就像又回到那些旅途,“物件让我相信,人和人有关联,人和物能相互关照”。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