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金宝街这边办事,机缘巧合,遛了遛附近那北京著名的史家胡同,谁也没有想到里面还藏着一所非著名的史家胡同博物馆吧,博物馆所处的史家胡同24号院还是很有来头呢。
史家胡同博物馆的正门
前院的咖啡厅
前院窗框上悬挂的葫芦
史家胡同博物馆一共两进院子,八个展室,分别介绍了史家胡同的历史沿革、人艺摇篮、近代教育、胡同名人、时代记忆等等,让大家对这条胡同有了全面的认识了解。
展室中整个史家胡同的区域微观模型和部分大院落的微观模型能看出这片区域自古就不是寻常人家居住的地方,透着一个“贵”字。
下面是史家胡同20号的照片,是人艺的宿舍,目前也要纳入老旧小区原拆原建改造了。
展室中介绍了人艺和史家胡同的历史渊源,大家通过照片一定能找到自己耳熟能详的老艺术家。
下面照片介绍了史家胡同教育的历史沿革,清政府时期,在史家胡同创办左翼宗学,在此给八旗子弟传授满汉文化。后来先后改成八旗左翼小学堂、中学堂,直到著名的东城区头部名校北京二中。后北京二中迁走,留下史家幼儿园和史家小学同样名震北京。
下面照片就是史家胡同居住过的名人啦,最有名气的是不是就是傅作义将军呢,他为和平解放北京做出巨大贡献。章士钊、曹禺、臧克家等等也都在史家胡同居住过。
下面是剩余的展室和院落实况。
年代感拉的满满。
勾起儿时回忆
最后说说这个博物馆所在院落的前主人,之前提到大有来头呢。史家胡同博物馆的院子前主人是凌叔华。凌叔华是民国三大才女之一,其父凌福彭是光绪末年的进士 。她常在院内举办画家名流聚会,齐白石、泰戈尔等都曾是座上宾 。凌叔华与丈夫陈西滢的相识、相恋等也都在这里。后来,凌叔华的女儿陈小滢将宅院产权转让给街道用于公益,建立了史家胡同博物馆。总之小小博物馆内就是大博物,史家胡同的文化底蕴也反映出首都北京的文化底蕴,一条胡同小小缩影,背后故事都透着文化艺术氛围,有机会大家一定来看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