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楼路标、凹槽侧石、金箍棒华灯……9月20日,太原府城最后一条南北主干道改造即将完工,70多年历史的新建路旧貌换新颜,市民迫不及待骑行自行车、摩托车,观察体验眼前的每一个新变化。
太原老城区涵盖宋明古城,4条主干道纵贯南北,建设南北路、解放路、五一路早已完成改造,就剩下新建路保持着50年前大改造后的模样,垂柳依依传承宋元柳溪胜景,让人们在千年后,从诗词名句和街景中,记起民谚“花花正定府 锦绣太原城”的由来。
如今,新建路终于也盼来了大改造,经过几个月的紧张施工,挖出了明朝阜成门瓮城遗址,文物考古保护重新规划,将商业用地改为阜成门公园。此外,还要更新黑龙潭的公园大门,西北城角解放战役遗址保护修缮,也已经排上议事日程。
几个月过去了,站在迎泽大街新建路口,工地封闭围挡陆续拆撤,一条崭新的道路展现在百姓面前,堪比迎泽大街改造档次,是有过之无不及。
路灯全部更换为白色、金色相间的华灯,犹如金箍棒顶起一串串清徐特产白葡萄,似乒乓球挂在半空中,比过去单盏灯照明更亮了。
走在刚划完交通标线的沥青路面上,发现镶嵌路边的侧石,头一次见到花池凹槽造型,便道侧石则勾勒出直直的两道凹线。走在人行便道上,每隔不远看到地砖、侧石上镌刻有“新建路”3个金光闪闪的大字。针对北方内陆黄土高原城市,凹槽比立面容易挂风沙灰尘,清洗保洁面临考验。
抬头仰望刚竖立的信号灯,3层城楼下方写有“新建路”,用圆形圈在其中,构成完整的LOGO路标。相比迎泽大街路标里的城楼层数少一层。对比明清民国时期的振武门、阜成门原照,却发现依然是4层城楼。不知道新建路路标为啥少了一层城楼?
新栽的行道树上挂着输液瓶,源源不断打吊针吮吸营养液,刚落户扎进泥土,繁茂枝叶还没长出来。这次栽种的是国槐树种,替代了50多年的老柳树,与先前规划设计效果图有槐树、柳树不同。
现在的新建路曾是府城西城墙外的护城河,西侧从旱西门到水西门一带,在宋元时期为柳溪湿地,围堰筑堤栽植万株柳树,吸纳汾河洪水防范淹进城内,楼台亭阁小桥流水休闲好场所,文人墨客留下诗词佳句:
翠岩亭下问棠梨,上客同舟过柳溪;堤边翠带千株柳,溪上青螺数十峰;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此处正是宋元民谚“花花正定府 锦绣太原城”的情景原发地。
笔者认为,新建路改造提出打造文化历史景观,这里作为宋元柳溪胜景的象征,栽植历史长达千年的柳树,对传承文化历史特色有不可替代的效果。如今,稀里糊涂换栽国槐替代柳树,无不留下了太多的遗憾,让后人难以浮想翩翩千年柳溪胜景。
另外,新建路旱西门街口东南角新规划建设阜成门公园,新建路北大街口东南角有西北城角解放战役遗址,连通西海子公园、南海子公园,再现了城西水系的壮阔水景,应连为一体开发保护。尤其是西北城角遗址,12年前就确定为实市级重点保护文物,与拱极门一并纳入太原旧城墙,可到现在四周被违建侵蚀修造成墙体塌落,应尽快重视修缮保护,也是新建路改造文化历史景观的一部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