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古镇黄龙溪
管恒庆
千年水码头,古镇黄龙溪。
这里,曾是刘备登基的舆论策源地,壮士沉鼎,一个时代就此开始;这里,还是大宋水码头重镇,舟楫如梭,商贾云集,文人荟萃;这里,镌刻着农耕文明的印记,保存着古老的遗址、民俗。
龙潭广场
龙潭广场是一个下沉式广场,面积约2000平方米,拥有“龙生九子”“黄龙吐水”两大景观,设计源于诸葛武侯命武士沉鼎配龙的历史传说。
据《黄龙甘露碑》载,建安24年,黄龙鹿溪河流入锦江,溪水浊,江水清,“黄龙见武阳赤水九日”,呈现黄龙吉兆,被蜀汉政权作为登基称帝的舆论策源地。诸葛亮偕同800群臣联合上书,劝刘备登基,形成三国鼎足之势。
诸葛亮亲笔隶书题字,沉龙形鼎于黄龙溪江中,作为刘备登基祭典,充分说明了黄龙溪作为蜀国发源地的重要地位。
“火龙灯舞节”
“岁岁春节烧火龙,烟花遍地乐融融。一任火焰高百尺,龙腾人欢气势雄”。这便是“烧火龙”的真实写照。
黄龙溪古镇“烧火龙”习俗源于东汉,盛于南宋,到元朝便广为流行,一直延续到今。
每年从正月初二出灯到元宵节收灯,每天都有龙灯、狮灯、牛儿灯、幺妹灯等拜年大游行。整个古镇都被红灯笼、红对联、红蜡烛妆扮一新,营造出一种吉祥欢快喜庆的节日氛围。
正月十五晚上是节日高潮:爆竹声声,烟花四起,与人的呐喊声响成一片;火花在龙身、人身上蹦跳一片火的海洋,烟的世界,光的幻影。舞龙人尽兴表演,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幸福美满。
三县衙门
三县衙门源于清代,是为协调华阳、人寿、彭山三县古佛堰水利而设立的跨地域的特殊管理机构,俗称总爷衙门。
民国时期,该机构设局立法,共管民事、水政,打击匪患,民间遂开始有“三县衙门”的说法。
县衙大门有木雕楹联云:黄龙钻山伸出龙爪抱鸡翅,白马临江勒转马头望虎岩。楹联将当时的6个地名(黄龙、龙爪、鸡翅、白马、马头、虎岩)嵌入联中,介绍了古佛堰引水灌溉的地域范围。
古衙门是迄今为止保存完好全国唯一的“三县衙门”,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东寨门
黄龙溪古镇设栅门源于蜀王开明氏时期。栅门是黄龙溪传统场镇的防护性、景观性建筑,具有治安防范的功能。
此栅门是清西栅门的传承,依江而垒的红沙石台基上,粗大的红砂石条密集地堆叠出厚重的墙体,中以条石起拱卷出门洞;二、三层楼木构门窗,精雕构建,青瓦塑脊,飞檐翘角的重檐歇山式门楼。
因寨门紧邻古老的水码头,故而又是古镇的水路门户。
美丽花环
花环最早的记载出现于《金史•舆志下》,妇人首饰不许用珠翠佃子等物,翠毛装饰花环冠子。因此在元代便出现了花环,以作为妇人的首饰。
黄龙溪古称赤水,是天然的水运码头,来往游客众多,花环文化因此流入黄龙溪。因花环制作材料为自然植物,且制作简单,故而深受少女追捧。赤水姑娘最爱俏,每逢乞巧节,待字闺中的少女们便会编织花环:一为少女间手艺上的争奇斗艳;二也寓意着巧上加美的祈愿。
黄龙溪的花环文化,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今天,来黄龙溪的游客,很多人也会买一束花环戴上,在这座千年古镇上,感受花环文化的气息。
情意绵绵
走进古镇不远处,见到一个院子。大门两侧的对联内容是:黄卿丽姿容颜秀,桷萱秋野淡留香。横批:情意绵绵。
“爱情佳话”是重温古镇美好情缘的绝佳景点,而且还和黄桷树扯上关系。
相传清朝末年,镇上一女子非常羡慕船工多彩生活,要嫁一个撑船的丈夫。于是假扮卖黄桷兰的姑娘,整日守候在船工经常出入的巷口,终于有一天看到了意中人。她主动走上前去,向她的意中人献上黄桷兰。黄桷兰每在盛开之际,十分美丽,清素淡雅,香飘四溢;同时也是爱情纯洁真挚的象征。就在姑娘的意中人接到黄桷兰的那一刻,四目相对,爱情的火花瞬间点燃,有情人终成眷属。婚后夫妻相亲相爱,幸福美满。
百闻不如一见。古镇黄龙溪因你的到来,越发显得生机盎然,活力四射。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管恒庆(网名管管,副高职称,教育工作者,成都市作家协会会员,近年发表散文、诗歌50余万字。著有《随感集》《美迪集》《故乡情缘》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