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阮兴时)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兴县蔡家崖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内人流如织。作为红色旅游黄金线路的核心点,这片承载着晋绥军民抗战记忆的热土,正以鲜活的姿态让“对党忠诚、无私奉献、敢于斗争”的吕梁精神在新时代持续焕发光芒。
烽火记忆照初心,文物无声诉峥嵘。“1948年4月1日,毛主席在蔡家崖礼堂召开晋绥干部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段珍贵历史被完整收录进《毛泽东选集》第四卷。”讲解员白瑞的声音清晰而有力,参观者们驻足在晋绥军区礼堂旧址前,凝视着墙上泛黄的历史照片,仿佛穿越回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
蔡家崖保存着晋绥边区革命斗争最完整的记忆。纪念馆内,4300件文物和文献图片串联起1937至1949年的十二载峥嵘:毛泽东居住过的土窑洞内,煤油灯与旧桌椅还原着当年的简朴;战役场景光影展中,枪炮声与冲锋号交织,重现晋绥军民守护延安东大门的壮烈;贺龙用过的指挥刀、战士们缝补多次的军装,每一件文物都在诉说着“血与火”的考验。
“从小听贺龙元帅‘两把菜刀闹革命’的故事长大,今天站在晋绥热土上,才真正理解了什么是‘生死与共’。”来自湖南的游客朱芳钰凝视着展柜里的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这是一次灵魂的洗礼,我们必须守护好这份红色精神,并代代传承。”
薪火相传守初心,青春力量续新篇。据了解,这段时间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日均接待游客突破2000人次,讲解员日均服务约十批次,参观热度较去年同期显著攀升。尤为可喜的是,越来越多青少年的身影出现在参观人群中,他们带着笔记本认真记录,在互动展区驻足沉思,让红色基因的传承有了更鲜活的载体。
“针对青少年群体,我们创新讲解方式,让历史不再是课本上的文字。”白瑞介绍,讲解员们深挖文物背后的细节,或者主题讨论的形式,让青少年听得进、记得牢、悟得深。
“以前在课本上读‘晋绥抗战’,今天亲眼看到实物、听到故事,才明白幸福生活有多来之不易。”高中生程梓轩在留言本上写下感悟,“革命先辈的勇气,就是我们这代人的底气。”
文旅融合开新局,红色IP焕生机。借力山西十条红色旅游线路发布,兴县以蔡家崖为核心,整合红色遗迹、黄河生态、乡村风貌等资源,打造文旅融合新业态。“我们计划推出红色剧场《晋绥儿女》,用沉浸式演出重现晋绥军民的英雄事迹;开发‘吕梁精神’数字文创,让游客感受红色文化;联合黄河沿线城市推出跨省红色研学走廊,让更多普通群众、广大中小学生走进这段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革命历史,传承伟大的晋绥抗战精神。”兴县文旅集团总经理李延强描绘着发展蓝图。
如今,漫步蔡家崖,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和晋绥边区政府、晋绥军区司令部旧址,呈现那段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黄河岸边的旅游公路与红色旅游专线相连,让游客在感悟历史的同时,领略“黄河咆哮”的豪迈。
“每次来都有新感悟,一砖一瓦都在诉说初心。”党员郭文驰不止一次参观纪念馆,他在留言簿上写下:“晋绥精神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照亮前路的火炬。”
80载岁月流转,蔡家崖的窑洞依旧,吕梁精神不老。这片红色热土正以更开放的姿态,让革命历史“活起来”,让奋斗精神“传下去”,续写着属于晋绥儿女的新篇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