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开车两天到拉萨,就想亲眼看看西藏自治区60周年大庆!”8月21日的雪域高原,在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举行之际,林芝市察隅县下察隅镇夏尼村党支部书记雄伟龙,怀着激动的心情,自驾近千公里赶到拉萨,只为见证这一激动人心的历史性时刻。尽管未能进入会场,但当他从宾馆阳台远远眺望布达拉宫广场时,热泪不禁夺眶而出:“远远看一眼,就知道党和国家始终惦记着我们边疆群众。”这朴素而真挚的话语,道出了边境群众对党中央的深切感恩。
“吃住都是共产党安排的”——边境村庄蝶变记
夏尼村,一个位于林芝市察隅县下察隅中印边境、仅有43户178人的僜人聚居村,在过去几十年间实现了从茅草屋到水泥房、从泥巴路到硬化道、从缺水少电到家家通网通暖的巨变。2018年,在国家专项资金支持下,全村完成住房统一改造,每户都住上了安全舒适的现代化水泥新居,自来水、热水器、独立卫浴、光纤等一应俱全,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雄伟龙感慨地说:“吃住都是共产党安排的,现在不仅住得好,还能在家门口挣钱。”
图为夏尼村一户人家二楼的小阳台 摄影:龙真多吉
雄伟龙是村里有名的种植能手,通过种植猕猴桃,今年收入20余万元。猕猴桃作为夏尼村的支柱性产业,已有十余年发展历史,为村民带来了稳定的经济收益。目前夏尼村种植猕猴桃(金艳、金隅)360余亩,基地280余亩,群众自种80余亩,基地种植柑橘(黄果柑、耙耙柑)40亩,村集体每年分红35万元,今年每户分红7300元。产业的蓬勃发展,让村民的钱包鼓了起来,生活也越过越有盼头。
“总书记来了!”——中央关怀暖人心
8月21日,庆祝大会当天,雄伟龙和朋友特意订下拉萨城区一处高层宾馆的房间,虽然只能远远望见布达拉宫广场上人头攒动、彩车队列缓缓行进,但他仍难掩激动。为了更清晰地了解现场实况,他一边远眺窗外,一边紧盯电视直播。当直播画面中出现习近平总书记的身影时,他眼眶湿润,激动得眼泪几乎要掉下来:“总书记亲自来到西藏,这是对我们最深切的关怀!”
同一时间,在夏尼村的文化室,驻村干部和僜人群众一起围在一起观看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直播。而在田间地头,村民们也纷纷停下手里的活用手机观看直播。当电视画面切到总书记向群众挥手,众人惊叹不已。“没想到总书记能来西藏,很受鼓舞!”村妇女主任依青激动地说。她不仅是五个孩子的母亲、七十多岁老人的儿媳,还是自治区基层宣讲员和村文艺队队长。她用带着泥土味的乡音,把党的政策掰开揉碎、讲进乡亲们的心里;她用充满热情的歌舞,把节庆的欢愉和感恩的真心,跳成一段段鲜活的记忆、唱进一首首动人的歌里。“我们要用自己最熟悉的土话,把党的政策和恩情讲清楚、传下去,让娃娃们都明白——今天的幸福从哪里来,好日子是谁带来的。”
图为中国西藏网记者和夏尼村妇女主任依青(左二)、夏尼村党支部书记雄伟龙(左三)交谈 摄影:龙真多吉
“幸福不能忘共产党”——感恩奋进向未来
“过去我们住茅草房,现在住‘小楼房’;娃娃上幼儿园到高中全免费;看病有保障;符合条件的边境居民每人每年补贴8300元。”雄伟龙掰着指头算账,“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僜人的今天!”“幸福不能忘共产党,好日子是党给的。”朴实的话语,表达了夏尼村干部群众对党的感恩之情。
眼下,猕猴桃又迎来采摘季,金黄果实挂满枝头。雄伟龙又有了新盘算:“产业稳了,吃穿不愁了,我们要把村庄绿化成‘边境小江南’。”得益于当地优越的气候条件,如今的夏尼村绿树成荫,瓜果飘香。村民们正齐心协力,朝着建设更美家园的目标迈进。
图为夏尼村猕猴桃基地 摄影:龙真多吉
两天车程,千山万水,挡不住一颗赤诚之心。在西藏广袤大地上,无数像雄伟龙一样的基层干部和普通群众,用最朴素的方式表达着对党和国家的深情厚谊。夏尼村干部群众的心声,正是西藏千千万万农牧民感恩党、拥抱新时代、奋斗新征程的生动缩影。从村支书千里驱车赴盛会的执着,到村庄焕然一新的变迁,无不印证着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英明伟大,展现着雪域高原各族儿女团结拼搏、共创未来的坚定信念。这份跨越山河的忠诚与热爱,正如格桑花一般,扎根于高原沃土,绚烂绽放,汇聚成推动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照亮雪域儿女迈向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康庄大道。(中国西藏网 记者/巫姗燕 龙真多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