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实习生 杨千熙 记者 王新月)9月21日,以“加强文化交流,促进文明互鉴”为主题的第八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在甘肃省敦煌市开幕,来自97个国家和8个国际组织的千余名嘉宾齐聚敦煌,感受丝路文化的千年脉动,奏响文明互鉴的当代乐章。
在甘肃敦煌的鸣沙山东麓,莫高窟静立了1600多年,见证了丝绸之路上多元文明的交汇与融合。如今,这座被誉为“东方艺术宝库”的世界文化遗产,正以“技术+传播+互鉴”的多元路径,积极“对抗”不可逆转的消失命运,成为全球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典范样本。
近日,现代快报记者来到敦煌采访,在莫高窟现场注意到,世界各地的游客循迹而来,无不惊叹于其深厚的文化积淀。一位来自牙买加的游客Geraldine Fung对记者表示:“中国在为子孙后代守护莫高窟,我们能亲眼看到这样古老的历史,实在令人惊叹。”英国游客Davin说:“这里的保护措施至关重要,只有了解过去,才能预见未来。”来自印度的Altaf Wani坦言,万物或许终有尽头,但现在的莫高窟正得到非常妥善的保护。
尽管物理形态的莫高窟终究难以完全逃避自然消亡的规律,但中国正在通过“科技与人文”的双重努力,极大地延缓这一进程,并赋予其以数字化、故事化和国际化的“第二生命”。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副校长郑承军认为,莫高窟的保护为我们提供了世界文化遗产领域的“敦煌样本”。他指出,其一,它采取了多种技术融合;其二,保护并不意味着阻隔,通过“数字敦煌”“数字藏经洞”等项目,以数为媒,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其三,在传播过程中始终坚持“文明互鉴”的理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千年丝路驼铃悠扬,世界目光再聚敦煌。莫高窟的保护实践不仅彰显中国对文化遗产的尊重与担当,也为全球提供了一种如何以创新和合作延续文明记忆的宝贵经验。如今,莫高窟不再只是一个静止的考古遗址,更是一个活跃的文化传播平台,通过艺术展览、数字科技、学术交流等多种形式,持续绽放异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