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陈希
通讯员 徐志刚
日历翻至2025年9月25日,国家AAAA景区武汉园博园迎来开园10周年。
俯瞰武汉园博园
其前身是废弃金口垃圾场,曾为武汉单体最大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
213.77公顷的城市修复工程,巧妙借力国际园林博览会建设,垃圾场蝶变为园博园:2015年9月25日,中国住建部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届园博会在武汉开幕。
这次修复,誉满全球:2015年联合国气候大会C40奖、2015年中国人权事业发展案例奖、2016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春晚长桌宴,汉口里竹床节,大河对话国际论坛……开园10年,武汉园博园在自然与人文上双向发力,描绘“自然与人文相映,传统与现代共鸣”的美好蓝图。
9月25日对所有游客免费开放(主题游乐园、交通工具、娱乐项目等不免费),无需预约,直接入园,欢迎大家来为武汉园博园庆生。
十年树木 植物种数武汉第二
冷空气强势掀翻热锅盖,武汉终于迎来秋凉舒爽的好日子。
刚过去的双休,武汉园博园内游人如织,骑行的朋友们更是享受着像风一样的自由,“感受风的亲吻,畅享风推着你骑车的快乐!”市民文女士与好友带着孩子来此骑车,在绿树荫浓里亲近大自然,边骑边玩,仅在东区就玩了两小时。
武汉园博园内待你解锁的看点多多:长江文明馆、肯尼斯.贝林大河生命馆、汉口里等主体建筑和百余座不同城市的园林景观……
武汉园博园杭州园园林景观
“园区很大,绿化很好。”住在附近的易女士说,经常和邻居们带小孩一起去玩,铺垫子,搞野餐,十几个娃一起做游戏!”
绿树参天,绿意深浓。
“我们的植物种类达到482种,在武汉公园景区中位列第二,绿化面积130万平方米,相当于8个解放公园,乔木达4.8万株,是除有山林的公园景区外,拥有乔木最多的园区。”该园品质服务部负责人张文华巡查黄冈园,轻抚一棵棵染井吉野樱花树深有感触地介绍,十年树木,园内大部分树木胸径增加40%以上,比如这里的染井吉野胸径由15厘米壮大至30厘米,翻了一倍。
“咱们的众乐苑草坪是武汉中心城区最大的,面积2.6万平方米,比3个足球场还要大,可同时容纳3万多人。”张文华介绍,草莓音乐节、演唱会都曾在此热闹上演。
一手打造景致园林景观,一手提升育苗园艺水平,这是张文华及其团队正磨砺的双刃剑。
“易危植物蓝花楹在昆明作为行道树,向路人传递蓝紫色的浪漫。”张文华介绍,他从2019年播种育苗蓝花楹,2022年第一次开花了,目前已有好几棵蓝花楹,树高3-6米,这应是在汉唯一的蓝花楹。
2024世界花园大会,园博园是展区之一
园林大型展览纷至沓来:2019年国庆期间汉版切尔西花展在园博园开展,2024年五一期间世界花园大会武汉会场,园博园是分会场之一。
2024世界花园大会,园博园是分会场之一
武汉园博园有“荆山”“楚水”两大地标性生态景区。这几天,“荆山”北坡和石家庄展园附近的彼岸花开得红红火火,似在为园博园十岁庆生,“它们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见证了园博园十年的蓬勃发展。”张文华说。
百花迎春,百果映秋。
秋天的园博园,百果飘香,有柚子、石榴、柿子、山楂等等,比如石榴就在东门和百兽乐园附近,柿子在珠海园里,荆山山顶也有一片柿子树。
每年十月,播种小麦,每年五月,播种芝麻,这在武汉公园景区中也不多见。
偌大景区,园丁工匠团队达200多人,寒来暑往,辛勤养护,收获生物多样性丰富:栖息鸟类数量由初期26种增加到73种。
百年树人 自然历史激荡人心
“‘蒜鸟’‘蒜鸟’,都不容易!”这句暖心语,为紧张的人际矛盾关系融冰化雪,就是在今年园博园迎春灯会上火起来的。
武汉园博园花灯会夜景
冬有园博园花灯会,春有花朝节,夏有汉口里竹床节,秋有各种音乐会。
文化活动,四季登场。
汉口里花朝节
“一个个文化活动酿成一个个有生命力的文化品牌,这是办活动的初衷。”该园宣传活动部负责人介绍,汉口里竹床节自2016年开办以来,汉味怀旧风一年更比一年浓郁,让大家穿越回“摇蒲扇、睡竹床”的经典汉味之夏;赏花灯、逛庙会是中国传统文化,2016年首届武汉园博园花灯会开幕,今年已举办九届,花灯会更无声地讲述着各地文化特色,为游客打造沉浸式的文化赏灯之旅。
汉口里竹床文化节
久酿有收成。今年央视春晚武汉分会场的长桌宴就在武汉园博园汉口里开席……
今年央视春晚长桌宴
园博园内,文化浓度最高的焦点区域是长江文明馆(武汉自然博物馆)。
2015年9月25日,长江文明馆开馆,这是自然与人文长江的融合,分16个单元展现长江的自然禀赋和文明大成,有川金丝猴标本、东方剑齿象化石和中华鲟标本等等。
长江文明馆展示的川金丝猴标本
2018年7月18日,武汉自然博物馆・贝林大河生命馆正式开馆,这是世界首座以大河生态文明为主的自然博物馆。3000余件珍稀古生物、动植物标本化石分布在亚马孙河、密西西比河、叶尼塞河、黄河、湄公河、恒河、墨累河、多瑙河、尼罗河、马拉河等世界十大大河流域展区,有中加马门溪龙化石、白狮标本、西非低地大猩猩标本等等。
武汉自然博物馆展示的中加马门溪龙化石
武汉自然博物馆“大河沉思”展区西非低地大猩猩标本
“两馆搭建了长江文明与世界流域文明的对话交流平台。”该馆展览和社会教育部负责人张晨说,十年的高质量发展,长江文明馆(武汉自然博物馆)跑出了“武汉速度”:2016年举办了大河对话国际论坛,2020年该馆直接晋升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全年各种临时文化展览登台:围绕长江大保护,举办民族服饰、酒等长江流域文化展览。
长江文明馆(武汉自然博物馆)先后被水利部、教育部、中国科协授予“国家水情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省市授予长江文明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
十年磨一剑。武汉园博园开园10年,共接待游客4000余万人次……新的十年,已站在新的起跑线上……
这是一块巨大的生态绿肺。
这是一个文化交流的多元平台。
这是一座舒缓释压的群众乐园。
这是一首全球主要流域的自然史诗!
这是一部人与自然和谐的文明礼赞!
(图片均由武汉园博园提供)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