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北京文化论坛会客厅常态化活动,为期11天的2025“我与地坛”北京书市于9月22日在地坛公园落下帷幕。书市期间,累计接待读者55万人次,举办各类阅读文化活动100余场,发放图书惠民券近850万元,打造了一场全民共享、跨界融合的文化盛宴。
亮点1
《人民画报》九三阅兵专辑受青睐
2025“我与地坛”北京书市以主题出版领航、精品图书荟萃为主线,在展区规划上全面升级,主展场总面积达2万平方米,较去年增加2000平方米,通过13个特色展区为广大市民读者带来了一场高品质、多层次的文化盛会,充分展现中国出版的时代风貌。
本次书市,主题出版专区系统展示重大主题出版成果;精品展区联合全国多家重点出版社与特色书店,集中呈现中国出版的多元生态;外文原版专区展销近万种进口图书,首次设立少儿外文名著专区。精心、用心的展台设计、悉心、细心的图书挑选,赢得了市民读者的青睐。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书市专门布置了相关展台。展台上不仅有作家王树增创作的长篇纪实文学《抗日战争》等长期畅销书籍,也有近年来出版的《暗斗:一个书生的文化抗战》《无问西东》《车桥 车桥》等新书。
众多新书中,《人民画报》九三阅兵专辑在读者中脱颖而出,杂志里全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的高清大图,自上架以来销售态势异常火爆。而由北京出版集团和北京发行集团联合推出的《我与地坛(2025典藏版)》和《我与地坛(图像小说)》两部最新力作精彩亮相,常读常新的经典之作,表现出强劲生命力。《我与地坛(2024典藏版)》一经面世便广受读者欢迎,一度一书难求。今年,《我与地坛(2025典藏版)》最新加入名篇《我与地坛》独家英文有声版,依旧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
亮点2
拉着拉杆箱、购物车逛书市
拉着拉杆箱、购物车逛书市,手提、肩背图书,是地坛书市最经典也最温馨的场面,这样的场面持续了11天。从丰台赶来的王女士拖着购物车,里面是厚厚一大摞中国十大博物馆丛书。他说:“我在网上看到这套丛书售价是900多元,觉得太贵了没有买,这次领取了图书惠民券,享受了折上折,最终花了不到600元,挺实惠的。”叶先生为了尽兴在书市淘书,特意休假一周,购买了近2000元图书。
此次“旧书新知”专区首次推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典籍展”,展览荟萃50件珍贵古旧文献;“京津冀鲁晋古旧书联合展销”成功搭建起跨区域古旧书流通平台,十万种古旧书吸引众多读者;面向青少年开展的“旧书漂流”活动,则播撒下古旧书传承的种子。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和往届相比,“旧书新知”专区在细节呈现上显示出向年轻人靠拢的良苦用心,知名作家的名言金句活泼呈现,文创产品让“旧书新知”有了更鲜活、更青春的表达,藏书章的推出吸引大量年轻人的关注。来自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的张同学说,她是特意从秦皇岛赶来的,“我想找找电视剧《士兵突击》的文学原著。”还有对中亚史充满浓厚兴趣的张先生,也是各个展台一一搜罗个遍,他更对中国书店的最新文创水獭帆布袋爱不释手。
不少年轻人更在社交媒体晒出“战利品”——成摞的书籍、别致的文创,以及精心整理的淘书攻略。“地坛书市必买清单”“避开人流的逛展时间指南”等帖子层出不穷,不仅成为书市的一份“数字地图”,更点燃了更多年轻人的参与热情。
对于众多年轻人热情拥抱“旧书新知”,中国书店琉璃厂店副经理李兰不由感慨道:“我刚入行的时候,喜爱古旧书的往往是学者、老年人,这次书市明显感觉年轻人越来越多了。”
亮点3
文学包袱、“地坛小鸽”等文创受欢迎
2025年“我与地坛”北京书市不仅是一场图书盛会,更是一次以“阅读+”为核心,跨界融合的创新实践。本次书市打破传统图书展销的单一模式,构建出一个多元、沉浸、互动的复合型文化场域。
国潮悦读街专区由北京发行集团旗下四大书城联合打造,以主题场景融合阅读与文创,提供深度沉浸体验。北京图书大厦将地坛文脉与国潮美学结合,展出鲁迅主题文创;王府井书店以“历史‘潮’这儿看”为主线,将图书与红色革命、京味文化产品结合;中关村图书大厦打造“国潮奇趣乐园”,聚焦科普与神话叙事;亚运村图书大厦则汇集名社编室书品与诺奖作者佳作,整体形成了一条集图书、文创、体验于一体的“可读、可感、可带走的”文化消费动线。
具有地坛元素、文学元素的文创产品更是在本次书市大放异彩。“赶在书市末尾淘到了诺奖作者的限量帆布袋,又收了一套鲁迅主题的信笺本,打算送给不在北京的朋友。最喜欢这种把文化和创意捏在手心里的感觉,连送人都特有故事。这趟真是没白来!”在地坛书市最后一天购买到心仪文创的陈女士说。
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文学包袱火爆全场,满39元赠送,周末一天配送出了1500个。王府井书店推出“地坛小鸽”磁吸玩偶,其设计灵感来自地坛公园三五成群的鸽子,也成为本次书市的一大爆款。北京发行集团北京市新华书店的展位上,读者更是纷纷亲手制作“地坛在我”藏书票,让自己的心和地坛公园融为一体。
亮点4
文化名家齐聚书市,百余场活动上演
书市期间,百余场高品质阅读文化活动精彩上演。名家、学者、艺术家与广大读者欢聚在“地坛文化大讲堂”,共筑一场贯穿古今、融汇中西的文化盛会。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阎晶明,以及来自云南、山东、江苏、连云港等地的作协、文联负责人范稳、张庆国、赵德发、梁继东等,共同带来了多场深度对谈。其中,热播剧《生万物》原著作者赵德发的分享会现场气氛热烈;出版家聂震宁、农民工创作者刘诗利、读书博主赵健、劳动者作家范雨素与小海等也纷纷登台,从不同人生维度畅谈阅读与创作,传递思考的力量。
此外,赵冬梅、岳南、吴真、董耀会、孙显斌等数十位学者围绕“抗战胜利80周年”“旧书新知”“北京范儿”“历史文化”等十余个主题,开展多场讲座、对谈及新书签售会。纪连海、张铁林、连丽如、王玥波等文化名人亦亲临现场,与读者零距离交流。
国际文化交流同样亮点纷呈。书市特邀在京国际友人与留学生参与传统印刷、古籍刷印、非遗体验等深度文化互动,配合专业讲解,推动跨文化对话与情感共鸣,让地坛书市不仅成为市民的文化乐园,更逐渐成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一扇友好窗口。
亮点5
近850万元图书惠民券助力购书热潮
书市现场人头攒动,书香四溢。各展区前读者络绎不绝,购书、阅读、交流的热情持续高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北京文化消费促进行动开展的惠民书香活动向读者最终发放总额近850万元的图书惠民券,为爱书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利。
此次惠民券发放兼顾普惠性与针对性,券设三档优惠:满100减50、满50减20、满30减10,通过“线上即时领取+线下定向发放”双通道覆盖不同读者群体。大众读者、银发群体、中小学生及残障人士均可享受“零门槛、高福利”的购书福利,读者在书市现场购书时还可叠加商户原有优惠,畅享“折上折”的双重惊喜。领券用券体验也全面升级,书市不仅在四大书城及多家新华书店设立发放点,更首次将惠民服务拓展至“北京书市进高校”活动中,构建起“主会场+全城阅读网点”联动体系,让优质文化福利触手可及。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书市通过政府补贴、企业让利等多方合力,切实降低了读者的购书成本,让更多市民能够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战略合作办公室主任、北京大学社会经济史研究所研究员阎雨表示,“这次的地坛书市,政府向读者发放了图书惠民券,读者响应热烈,购书热情高涨,图书销售有较大幅度增长,让我们感觉到北京爱读书的读者还是非常多的。惠民券的发放除了让爱书的读者享受实惠外,也激发了图书消费的购书热情、阅读热情。”
不仅如此,书市还同步优化便民服务保障,推出统一结算系统和便捷快递点,读者可轻松实现“随买随寄”,省心省力;现场还贴心设置餐饮休息区,并特别增设300把公共座椅,全面提升观展体验,助力市民悠享惬意、便捷的“书式生活”。尤为引人注目的是,这批座椅中还包括曾服务于“九三阅兵”观礼台的座椅,这些承载着荣誉与记忆的座椅亮相地坛书市,既成为意外惊喜,也让读者在休憩之余感受到一份特殊的文化意义。
新京报记者 展圣洁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李立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