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搬砖回来,路过银川老城北京路和丽景街口西南角的星月广场,看到广场里临街的一向围着摆了很多餐车,看着是要搞重新搞一个夜市的样子,这也让威记想起来前些年这里的热闹和喧嚣。
之所以用“重新”,那是因为这里在以前,沿北京路从美食城一直到丽景街口是一个夜市,从礼品装饰到日用百货,从成衣玩具,到图书美食,是附近人们下班经过或者吃完饭出来遛弯的好去处!并且由于夜市的西头是一个美食城,使得每天这个区域人特多。很多人也喜欢在美食城吃完饭在夜市里转一下消化消化。
所以,那时候每次去这个夜市,都感觉那个夜晚时间过得很快,因为从西走到东,人挤人的走得慢。等回到家都到了晚安的时间了。
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里不让摆卖了,于是人流量没了,连带着周边也变就冷清了下来。最为明显就是美食城的生意也平淡了很多。
有相似经历的,还有丽景街和长城路往南一点的那个夜市也是如此。不仅这样,整个银川城区范围内的这些自发形成的夜市都消失了!
有意思的是,过了些年,老城又重新搞起了夜市,美其名曰“激活夜经济”!比如蓝泰楼下,凤凰街康平路口西北角,鼓楼夜市等等,可以说处处可见夜市。但这个时候的夜市就显得单一了,基本只有美食,还是雷同的品种,不管到哪个夜市,好像除了羊肉串、烤面筋、烤鱿鱼、臭豆腐等就没什么可吃了一般。
更为有意思的是,很多夜市似乎都昙花一现。比较“能抗打”的,屈指可数。可能景福巷夜市,丽景公园算一个半,它们还是占了夜晚菜市的一些光;而鼓楼夜市虽然和步行街隔了一条街的距离,但是人流量就是过不来,长长一条夜市街,只有靠路口的几家在营业,冷清感十足;至于敬德夜市,堂食第一,小二点餐上烧烤!
现在想起来,如果当初星月广场这个夜市如果能够因势施导,跟美食城,还有广场连成一片,集吃喝玩乐游于一体,如今就算比不上怀远夜市,那么在银川老城应该也是扛把子般存在!
只是如果没有如果!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其实,威记想说的是,城市烟火气和争创文明城市一点都不冲突!而文明城市因为有了幸福感才有温度!而真正的烟火气从来不是规划出来的。当每个摊位都变成标准化流水线上的复制品,当市井的惊喜被整齐划一的"特色小吃"取代,那些消失的夜市灵魂,终究难以召唤回来。
需要做的不是用标尺丈量每个摊位,而是守护这份自发生长的生命力。夜市里人头攒动,此起彼伏的叫卖声,是城市最生动的呼吸节奏。很多人需要的不是橱窗式的精致街区,而是能容纳意外惊喜的城市褶皱。
就像最近推出的特色美食评选,给威记感觉更像是作秀,哪里看得到什么市井烟火气息?真正的市井美学恰在于参差多态,这种魔幻现实主义的混搭,恰是城市包容力的最佳注脚。
一座文明的城池,应当既能举办国际峰会,也能容得下凌晨四点的豆浆油条香。夜晚萧萧的西北风,是否能吹散烧烤摊上的人间心事?
只能说,银川老城夜市之殇!找寻不回来的市井烟火气息。
这里是银川!发现银川之美,感受银川之美!
我是阿威,用温暖的文字,翻起尘封的记忆,记录银川的人文历史!谢谢阅读关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